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1-19 16:42:19
作者:牛园园
作者单位:邯郸市第四医院
高血压及糖尿病同属常见慢性病,中老年群体的患病率较大,合并两种疾病的临床病例较多,据相关统计,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同时存在高血压问题,且糖尿病群体患上高血压的概率较正常人多达两倍。这两种疾病之所以病发,是因为其病因病机高度相似,且除遗传因素外,均与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有关,如高热量的饮食,如运动量严重不足,如体重严重超标,如长期吸烟及酗酒。两种疾病并发之时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且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并发症多样,对患者的生命也会造成巨大威胁。有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方向,用药往往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疗效与饮食等方面的控制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根据以往经验,合理膳食可维持其血压及血糖等相关病理指标稳定,对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意义重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各种类型的老年疾病都是多发的。老年人普遍缺少锻炼,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从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本文将采用饮食干预护理方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

高血压和合并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在家庭中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性。双亲同时患有高血压者,其儿童患病机率为46%。有高血压的家庭病史可以被问及。高血压的遗传模式有两种,是以多个基因为基础的,另一种是以多个基因为基础的。在基因表现型上,除血压增高外,血压高低、并发症等相关因子亦存在遗传。目前对其遗传机制的认识较多,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在对其进行的20余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中,发现了30余条与其相关的潜在基因片段。筛选出的高血压的候选遗传因子也是参差不齐,目前尚无任何一种遗传因子被确定为与原发高血压有关。

2.环境因素

膳食结构在我国各地域的居民中,食盐摄入与血压及高血压发病密切关联,食盐摄入愈多,血压及高血压发病愈高。高的蛋白摄取量为升高血压的因子,而动植物蛋白都可以升高血压。在心理压力下,城镇中的脑力工作者比一般的体力工作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而处于高度心理压力状态下的工作人员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而耳敏性下降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

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1.准备工作

深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病情变化,做全面分析,确定诱因及高危因素,明确患者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现状,通过沟通,掌握不同患者的饮食喜好,做出适应性调整。

2.加强饮食宣教

向患者做健康宣教,对于年龄过大者,最好由子女陪同在侧,说明饮食干预及护理配合对于病情控制的重要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健康管理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适当减少外出就餐次数,按照科学方案进行合理膳食,自行记录每日饮食习惯,定期向护理人员汇报,护理人员需以WHO现行标准为参考,提出饮食调整的建议。

3.具体干预措施

就食物脂肪而言,在总热量中的占比保持在25%左右,切不可超过30%,且动物性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会导致胆固醇堆积而诱发血栓,对此,可选用低脂类食物。如鸡胸肉等瘦肉、鱼类,水果、蔬菜,还可以杂粮代替精米;严格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食盐摄入过多会加重高血压症状,此前需了解高血压家族史,按照标准不得超过5g/日,若伴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者,不可超过2g/日;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这是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患者的肾脏负担,对此,需要增加优质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并对植物蛋白做严格控制;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控制,指导患者减少含淀粉量过多的食物,可考虑粮食类食物替代,对含糖食物做严格控制,避免血糖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每日总热量应加以控制,综合考虑身高体重、生理与病理状态及其工作与社交情况,经过精密的计算确定总热量,再合理分配。

结束语:综上所述,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疾病控制,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结合药物治疗和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综合管理疾病,确保饮食干预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