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被称为颈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患者数量猛增,发病几率逐渐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多发病。针对颈椎病患者,应当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颈椎病发病机制 颈椎病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病,患者将会出现颈部僵硬、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目前来看,引发颈椎病的因素主要包括:脊椎或神经压迫、血运障碍、椎体不稳等,详情见下文: 脊椎或神经压迫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椎间盘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椎间盘中纤维环所含的弹力纤维含量会逐渐降低,致使纤维环的压缩负荷能力以及牵拉能力逐渐下降,一旦椎间隙变小,人体的脊椎或神经将会受到一定压迫,从而导致颈椎疾病的发生。 血运障碍 其次,血运障碍也会引发颈椎病,当椎间盘压迫椎动脉时,极易导致脊椎缺血性损害的发生,至此形成颈椎病。除此之外,神经纤维化也会引起脊髓血供障碍的发生。 椎体不稳 除此之外,椎体不稳也是导致颈椎病的关键因素,会对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刺激,进而增大椎间关节的活动幅度,从而引发神经压迫症状。另外,不稳定节段活动的异常会导致脊椎病的发生。从职业角度来看,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这是由于长时间低头会导致颈部软组织劳损,从而减弱其颈肌力,对静力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上述,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展开了分析。目前,临床上针对颈椎病患者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运动疗法、手术治疗等。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能发挥显著的效果,主要包括:超声波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法、高电位疗法等,将该方法应用在颈椎病患者中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进一步扩张患者血管,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 药物治疗 在颈椎病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常用药物包括:塞米昔布、布洛芬等,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运动疗法 为了增强患者颈后部肌肉力量,需采取运动疗法,如开展颈后部肌肉收缩抗阻训练,以此纠正患者不稳定情况的发生。 手术治疗 针对颈椎病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其中,颈椎前路手术的应用可有效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保持颈椎结构的稳定性;颈椎后路手术主要通过扩大椎管来解除患者脊髓的压迫。 拔罐在颈椎病疼痛中的应用 在颈椎病疼痛患者中采取拔罐治疗,能起到止痛、排毒、消肿的功效。详情见下文: 止痛 首先拔罐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局部淤血症状,进一步缓解胀痛感,对疾病的治疗大有裨益。 排毒 此外,拔罐治疗还能加快人体代谢速度,及时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进一步改善毒素的聚集。 消肿 不仅如此,拔罐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及时排出,进而改善患者水肿的症状,除此以外,拔罐治疗还可改善降压、泻热,舒经活络。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积极锻炼,改善体态姿势,以此提升疾病的恢复速度。 颈椎病的预防措施 为降低颈椎病的发生几率,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一方面,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以免增加颈部应力,导致颈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最终形成颈椎病。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做开展颈部活动,增强核心肌肉的力量,多做平板支撑运动,避免颈椎病的发生。不仅如此,患者还应避免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酗酒,以免加重患者颈椎病症状。
总的来说,在颈椎病患者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其中拔罐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疼痛感,起到舒筋活络的功效,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