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鱼刺卡喉,别不当回事
2024-06-19 10:46:17
作者:张露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鱼肉鱼汤以其味道鲜美、富有营养而受到大众的喜爱,鱼刺卡喉成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鱼刺卡喉时,咽喉部会有异物感和刺痛感。若不及时取出,局部可因异物感染而发生颈深部的脓肿,并进而发展成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若穿透食管壁,可导致纵隔感染、脓肿形成,继而发展为脓胸、感染性休克;若不幸刺穿大动脉,还可造成大出血,造成生命威胁。

“土办法”去除鱼刺不可取

很多人会采用喝醋、吞饭团等解决鱼刺卡喉的“土方法”。在他们眼里,“土办法”不仅成功避免了外出就医的麻烦,还省去了“不必要”的医药费。但“土办法”真的有效可行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些方式不仅不科学,可能会划伤咽喉、食道,甚至还有可能会扎进主动脉,危及生命。

1.喝醋:无效。有的人被鱼刺卡住后,拼命喝醋,认为醋可以溶解由钙构成的鱼刺,达到软化鱼刺的目的。理论上来说,鱼刺成分是钙,醋能与钙发生反应,鱼刺遇醋会软化直至溶解。但我们食用的醋的有效成份是醋酸,化学名称叫乙酸,一般一瓶食用醋乙酸含量为4%~6%,含量低,用它软化鱼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久的浸泡。醋中所含的醋酸会使幼儿软嫩的管黏膜灼伤。并能导致鱼刺扎伤的部位伤情更重,疼痛加深。对咽喉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急性喉水肿。因此,喝醋不仅不能去除鱼刺,而且还可能伤害喉黏膜。

2.吞饭:很危险。人们总觉得吞咽饭团以一种“囫囵吞枣”的方式就能把鱼刺咽下去。确实,有一些人在这样做之后,咽喉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成团的 食物夹带着鱼刺脱离了原来的部位。但这样做存在更大的潜在危险。因为咽喉食管较为柔软,用饭团挤压尖锐鱼刺,就如同钉钉子一般,会把鱼刺推入咽喉部、食管,导致鱼刺更难取出。而且咽喉食管周围有许多大血管,鱼刺刺伤血管后可造成大出血,或者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脓、形成脓肿。因此,鱼刺卡喉后绝不能使用吞饭团的方法。

3.催吐:既无效又危险。既然不能喝、不能吞,那催吐行不行呢?依然不行。催吐不仅无效, 还有较大的食管损伤、贲门撕裂的风险,得不偿失。

鱼刺卡喉的正确处理方法:

1.停止进食,禁食禁水。立即停止进食,禁止食物、水进入,避免对食道和胃肠造成二次伤害。

2.舒缓情绪。因为情绪紧张,容易造成咽喉部肌肉收缩,异物会卡得更紧。如果是幼儿应先安慰让其不要哭闹,以免将鱼刺吸入喉腔或食管。放松咽部尽量减少吞咽动作,低头弯腰,试着轻轻咳嗽,看能否将鱼刺排出。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冲出来。

3.在他人帮助下,张开嘴,发“啊”的声音,或用小匙轻压舌体的前三分之一(这样不会引起明显的恶心感),用电筒照射,发现鱼刺后,在肉眼完全能看见、位置很浅的情况下,用镊子夹住鱼刺轻轻拔出。如果尝试失败,或者根本没有发现鱼刺,就不要轻易再次尝试。注意不要自己盲目尝试去抠,避免二次损伤。

5.如果鱼刺位置较深,采用上面所说的办法并无作用,或者看不见鱼刺却有明显的异物感、疼痛感,请立即到最近的医院请专业的医生来处理,这也是最安全的做法。如鱼刺扎在口咽部可以不用麻药,直接用镊子夹出。鱼刺位置较深直视下看不到的,可以局部喷麻药, 在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取出。若还看不到,很可能鱼刺已经进入食道,此时就可能要做食道镜检查了。如果鱼刺卡喉的时间过久,咽喉、食管已经红肿溃烂,就要先治疗消炎消肿后再取出鱼刺。

避免卡鱼刺,要记住以下几点

1.鱼刺卡喉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如看电视或者聊天,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尽量少说话。

2.吃鱼的时候,要小口地吃、专心地吃,细嚼慢咽将鱼刺挑出。

3.选鱼时可偏向选择没有小刺的鱼,如龙利鱼、鲈鱼等。

4.可以吃纯天然鱼肉丸,对于孩子来说,好吃还能降低危险系数。

5.吃鱼时可以偏向选择鱼刺较少的鱼肚子部位。

切记:鱼刺卡住不要慌,轻信偏方帮倒忙,家庭处理无效时,专科医生来帮忙。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