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深受痛苦的患者能够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近年来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对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以及调节心理压力、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作用,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什么是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这两个概念经常容易出现混淆,但其实中医康复护理不仅仅是像临床护理一样,利用药物和专业护理办法,使得患者能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让患者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尽快恢复。除此之外,中医康复护理还需要运用许多康复医疗手段、养生方法,来使患者尽快康复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多运用于残疾患者当中,但随着中医康复护理的广泛普及,也发现其在慢性病、老年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当中具有良好表现。
1.残疾病患。残疾病患主要是指先天或者后天原因所导致的残疾患者,包括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以及身体残疾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帮助这类患者恢复身心功能,并且尽可能的发挥其生活和部分工作能力。
2.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的具体分类较多,并且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年龄较大,多属于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的疾病多以复杂性高、难以治愈为特点,一般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无法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对此就可以采用相应的中医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抵御和修复损伤的能力,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水平。
中医康复护理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中医康复护理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分别为养生护理原则、整体护理原则、综合护理原则以及辩证护理原则。
1.养生护理原则。这也是中医康复当中最大的特点之一,中医康复护理当中的养生主要是指以动中求静、动静结合的原则,帮助患者调节自身气血以及阴阳的运行,达到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效果。在具体养生过程当中,还要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按照养形调神的方法,促进患者机体的积极改善。
2.整体护理原则也是中医康复护理当中的一大特色,主要是指在康复护理过程当中,站在患者的整体视角,兼顾患者的身心和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以及依据患者所处的环境,进行具有整体性的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都有哪些?
中医康复的护理方法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了中药口服以及煎煮、起居护理、针灸推拿、穴位贴敷、中药熏洗、药膳、七情疗法等等。
1.中药口服及煎煮。中药口服以及煎煮是最常见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一般需要用砂锅或者词句进行中药煎煮,避免使用金属材料的器具,一般需要用冷水浸泡药材,然后用冷水开始煎煮,在煎煮时间上,不同的汤药种类,煎煮的时间也有所区别。
2.起居护理。起居护理其实和临床生活护理有相通之处。中医康复护理一般要求患者所处的环境不宜过于嘈杂,并且应避免对流风、阳光直射面部等等。一般对于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起居护理要求。例如,对具有热症的患者来说,应使其在较暗以及阴凉的环境下。
3.中药熏洗。中药熏蒸主要是指将中药煎煮之后,利用药液的蒸汽对患者的全身或者局部部位进行熏蒸,利用水和热气将药效深入患者的机体,从而达舒经通络、平衡阴阳的效果。
4.药膳。中医的康复护理更加主张药食同理。在具体的饮食调养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饮食调节。例如,对于阴虚的患者,可以选用银耳、海参、荸荠进行养阴;对于阳虚的患者,可以利用羊肉、牛肉等补充阳气;对于体寒的患者来说,可以选用辣椒、胡椒驱寒;对于体热的患者来说,可以选用西瓜、苦瓜、芹菜等食物清热。此外,对于虚损体弱的患者,可以选用对应的补元气的药膳。例如,脾气虚的可以喝薏米粥、山药粥、茯苓粥等;肾气虚的可以食用猪肾粥、炒猪腰、核桃鸭子等;心气虚的可吃当归、白术等。
5.七情疗法。激情疗法就是依据所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对患者进行情志调节,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使其能够参与到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这种疗法对于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智力障碍的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