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戊型肝炎:发病症状及潜伏期详解
2024-06-19 09:09:20
作者:张海燕
作者单位:西昌市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戊型肝炎是由于机体感染了戊型肝炎病毒所诱发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等均与甲型肝炎相似。戊型肝炎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常见于雨季或洪水后,好发于青壮年,且孕妇的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一、 潜伏期

时间范围:戊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9周,平均为6周,比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要短。

个体差异:潜伏期的长短可能因个体差异、感染病毒量、病毒型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个人体质较好、生活习惯良好的人可能潜伏期较长,而体质较差、生活习惯不良的人可能潜伏期较短。

二、 临床表现及分型

1.急性戊型肝炎

(1)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①黄疸前期:在疾病初始阶段,有少量患者表现出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还会有关节痛以及全身疲乏无力,随后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少量患者的肝脏会出现轻度肿大,同时伴随触痛、叩击痛;此外,尿胆素及尿胆原检测呈阳性状态,通常会持续数天,最多半月,平均约为10天,相较于甲型肝炎,其病程稍长且症状略重。②黄疸期:发热逐渐减退,临床症状(如消化道症状)将于黄疸出现后的4~5d得以缓解。在此期间,尿液颜色会不断加深,粪便颜色则会逐渐变淡;同时,巩膜以及皮肤也会出现黄疸现象,一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眼结膜发痒、肝脏会肿大等症状,并伴随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大的情况,这在儿童病例中较为多见。整体病程一般持续2~4周,但个别病例持续时间可达8周。③恢复期:通常为2~3周,部分患者为4周。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好发于儿童,相较于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更轻,且少量患者无任何症状(呈亚临床型)。

2.重症戊型肝炎

(1)急性重症肝炎:又被称为爆发性肝坏死。该病症在妊娠期妇女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妊娠晚期,许多孕妇在分娩后病情会急剧恶化。在黄疸处于轻度或中度时,患者可能具有一系列重症肝炎的临床症。①通过检测血液发现,自发性出血患者机体的促进血液凝固的因子通常都呈现低下状态,其出血的严重程度与黄疸的程度呈正比,部分患者甚至会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②通过检查肝浊音界发现缩小或正常的情况基本各占一半。所有患者均会出现肝昏迷,一般情况下,病程大约持续1周。对于存活下来的患者,病程较长且不会出现肝硬化。

(2)亚急性重症肝炎:除了常见于孕妇外,该病症也可见于老年人群和其他病毒重叠感染者,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这类患者的黄疸症状往往比急性重症肝炎更为严重,通常黄疸水平会超过200μmol/L,且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在肝脏检查中,大多数患者的肝浊音界表现正常,但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这常见于已存在乙型肝炎后再被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腹水以及下肢浮肿。虽然多数患者会出现肝性脑病,但程度通常较轻,也有个别病例并不出现肝昏迷。病程长,通常可持续数周,并在治疗时可诱发诸多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脑水肿、继发感染以及肺水肿等。

3.淤胆型肝炎

常见于老年人群,该疾病发生较为少见。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黄疸较深,可见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持续3周以上,甚至持续数月或更长。

4.慢性戊型肝炎

有3%~10%的戊肝可进展为慢性戊型肝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三、 总结

可通过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其存在,一旦身体出现以上情况需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治疗。且戊型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做好护理,不与他人混用生活用具,避免传染给他人。且戊型肝炎具有较强的自限性,通常预后较为理想,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转为慢性化,老年人和孕妇感染戊肝重症化风险较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