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发热,何时需就医
2020-05-08 09:10:37
作者:王金刚 
作者单位:玉田县中医医院小儿内科

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感冒、流感、中耳炎、肺炎等。在小儿发热时,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以下是关于小儿发热何时就医的详细科普,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小儿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腋下体温大于37.4℃被视为发热。根据体温的不同,发热可分为低热(37.4℃~38℃)、中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

二、何时就医的判断标准

1. 体温持续升高或高热不退

当小儿体温持续升高,尤其是超过39℃时,应及时就医。高热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惊厥、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孩子已经服用了退热药物,但体温仍然持续在较高水平或反复升高,也应立即就医。

2. 伴随其他症状

发热往往伴随其他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孩子患有某种特定疾病。例如,如果孩子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

特别是当孩子出现精神反应不佳(如烧退后仍精神萎靡)、哭闹且难于安抚、吃奶减少、尿少、关节和/或肌肉痛、头痛、寒战、咳喘、呼吸困难、抽搐等情况时,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3. 发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热时间的限制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任何年龄的孩子发热超过3天时,均应就诊。

对于3-6个月的婴儿,如果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或者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6个月至2岁的孩子,如果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且孩子精神反应不佳,也应考虑就医。

4. 特殊情况下立即就医

如果孩子发热并伴有严重头痛、颈部僵硬(可能是脑膜炎的症状)、持续呕吐(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具体情况。

在疫情期间,如果孩子有发热症状并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且近期有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史,应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就医并报告。

三、就医前的准备

在决定就医前,家长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测量体温:准确记录孩子的体温变化,包括发热的起始时间、最高体温以及服用退热药物后的体温变化。

观察症状:仔细观察孩子伴随发热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并记录下来。

准备病历资料:如果孩子之前有过类似症状或疾病史,最好带上相关的病历资料以便医生参考。

做好防护措施:在疫情期间就医时,家长和孩子都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就医后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孩子服药或进行其他治疗。不要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观察病情变化:就医后家长仍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等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休息和饮食:发热期间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支持。家长应让孩子多休息并保证其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促进康复。

五、预防小儿发热的措施

为了预防小儿发热的发生或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喂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喂养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注意卫生:定期清洁孩子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接种疫苗:按照计划免疫程序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加强锻炼:适当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总之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还应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小儿发热的发生风险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