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滋病定义: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 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 T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和肿瘤。
2.什么是血栓?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血栓形成是凝血功能紊乱早期即可出现的基本病理过程,已有文献证实DIC早期即有微血栓形成。
3.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血管壁损伤、 血流缓慢、 血液高凝状态。这也被称为血栓的“危险三角”。
4.艾滋病患者入院时或动态血栓风险评估≥4分时,该患者属于高危血栓,要采取血栓预防措施。
5. 什么是机械预防?机械预防是采用各种辅助装置和器械,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以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的方法。
6. 常用的机械预防方法有哪些?常用 的 方 法 包 括 逐 级 加 压 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和足底加压泵(venous foot pumps,VFPs)。
7.机械预防的禁忌证有哪些?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②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感 染、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等;③新发的 DVT、血栓性静脉炎;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 其他缺血性血管病、下肢严重畸形等;⑤严重的下肢水肿慎用,应查明病因后权衡利弊应用。
8. 机械预防有哪些注意事项?①有药物预防禁忌证者,机械预防应当持续应用,直到患者可以正常活动或出院。②对于因手术或其他原因持续卧床的、有药物预防禁忌证的患者,在卧床期间,如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机械预防,应注意适应证,并建议每天使用时间≥18 h 。③术中机械预防:术中是否会发生血栓形成,与患者术前的状况、手术体位、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使用止血药物等密切相关,而抗凝药物在术中应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术中应选择机械预防。在不影响手术区域的情况下,首选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也可以考虑使用足底静脉泵,其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术中体位可能会影响到机械预防的实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机械预防可以在麻醉开始前应用,直至手术后患者可以下地正常活动。
9.基础预防。戒烟戒酒,清淡饮食,控制血糖血脂,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至少喝水2000ml,保持大便通畅。控制原发疾病,控制血压。偏瘫患者避免患侧输液。尽量避免下肢输液、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推广普及留置针套管。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尽量减少扎止血带时间。避免无指征应用止血药。观察下肢远端皮肤颜色、色泽,感觉、动脉搏动强度。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10.如何对患者/家属进行VTE防治知识宣教?①告知什么是VTE,VTE 的危险和可能后果,患者目前面临的VTE风险,签署VTE风险告知书。 ②VTE 预防的重要性和获益。③根据患者VTE风险级别,建议采取的VTE 预防的方法及可能的副作用。药物预防要签署同意书。 ④告知患者/家属VTE可预防,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VTE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杜绝VTE的发生。
11.VTE随访。VTE 风险高危与确诊患者一般出院后需继续应用抗凝药物,并持续存在血栓复发的可能性,由于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的医疗照护,容易出现抗凝药物用量不足和存在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导致的血栓复发与抗凝药物过量但缺少监测导致出血等不良事件。因此继续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进行预防措施干预和药物调整,可显著降低血栓复发、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