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已成为脑卒中、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西方国家,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水,主纳气,藏精生髓;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条达,藏志疏泄;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三脏功能失调可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影响水液运行及血液运行。同时情志失调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中医学中的高血压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是高血压发病的根本原因。中医认为人之先天禀赋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在疾病发生时应及时加以调整或补充。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或肝阳上亢而致眩晕。
2、饮食不节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但营养过剩、不合理膳食等现象普遍存在,过食肥甘厚味之品或过度饮酒等均可引起肝阳偏亢或湿热内蕴而导致高血压病。
3、情志失调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情志活动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认为“人之生身也,五脏六腑之精皆化之于心”“心主神明”“人有七情六欲”“喜伤心”等都说明情志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4、遗传因素: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调查表明,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故遗传因素也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5、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各种有害物质;长期生活在噪声较大、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在高能量和高脂肪的饮食条件下;工作压力大、过度紧张焦虑;生活和工作节奏快、休息睡眠不足等。
二、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
中药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降压、改善循环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主要包括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痰浊血瘀等。在此基础上,运用补肾滋阴、清肝泻火、化痰活血等治法以平肝潜阳、滋阴降火、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等方法,能达到平肝潜阳、化痰瘀、活血利水之功效。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治疗等。
(1)中药汤剂:包括补肾降压汤、清心安神汤、清肝降压丸等,能达到滋阴补肾、安神定志、清肝泻火、化痰祛瘀的功效。
(2)中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等,能起到滋阴降火,平抑肝阳的作用。
(3)针灸治疗:包括内关穴、曲池穴、足三里穴等,能起到益气固表、滋阴降火的作用。
(4)其他治疗:包括穴位贴敷和中药熏洗等,能起到祛瘀通脉,平肝熄风,开窍宁神等作用。
三、中医对高血压的预防
预防高血压,关键是要调节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具体的措施为:
1.合理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或不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酒过度等。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等;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燕麦、玉米等。
2.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情绪平和: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4.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喝酒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要想预防高血压,必须戒烟限酒。
5.规律生活: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保持适度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6.科学用药: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