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023-09-01 10:04:23
作者:韩宗辉
作者单位:西安市新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手足口病简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丙类传染病,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二、手足口病病毒种类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 2、4、5、7、9、10、16 型等,B组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三、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病毒,发病后7d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等造成传播。

3、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5-7月为高峰),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四、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潜伏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急重症。

五、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1、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2、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用品要立即消毒处理;

(2)做好防护下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3)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配合卫生部门指导,根据聚集性病例情况判定是否停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