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走近结肠息肉
2023-10-25 10:39:25
作者:刘艳红
作者单位:北京燕化医院 消化科医生 

如今提起“结肠息肉”的大名,几乎家喻户晓。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行肠镜检查越来越普遍,于是,很多肠息肉被揪出来亮相,消化科医生就会频频接到问题炮弹:啥是结肠息肉?得了息肉就会癌变吗?会有什么症状?息肉长什么样子?要不要切掉?要不要复查?为啥我长他没长?…

作为消化专业的医生,今天就跟您唠唠结肠息肉的那些事儿。先充实一下大脑,讲一讲稍微有点抽象、有点枯燥的理论知识。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泛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肠黏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息肉的“息”,可以理解为多余的意思,就是结肠黏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因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得了息肉就会癌变吗?

有人发现了肠息肉很紧张,每天都担心癌变,也有的不当回事,置之不理,这样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结肠息肉大体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和息肉病,80%-95%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但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绒毛管状腺瘤癌变率约为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息肉越大、越多、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风险越高。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可能患了肠息肉病。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100%。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癌变可能性较低,但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这个数学概率和逻辑关系,您酒足饭饱之后好好的捋一下,呵呵。

什么人容易长息肉?

有结肠癌、结肠息肉家族史,久坐,长期吃烧烤、高脂肪、油炸食品、低纤维饮食,患有糖尿病、肥胖、吸烟等人群,容易长息肉。

对号入座,注意防范吧。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不舒服?

绝大多数肠息肉没有症状,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等。

息肉要不要切?

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这个恶变过程一般需5-10年,当然也有少数进展较快的“黑马”。

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在肠镜检查时,我们都一钳子给夹掉了,特别小的也可以不处理,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但最好是点杀掉。

腺瘤性息肉,所谓“坏”息肉,大都需肠镜下电切,以免后患,千万不能以忙为理由不理不睬,任其发展!

如果息肉已经癌变,或腺瘤大于3cm,根据浸润深度可能需要内镜下手术或外科手术,不要拖延!

为什么要复查?

1、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手术只是去除了息肉,并未去除病因,所以容易复发,息肉体质的人肠道环境并没有改变,这片“土壤”可能还会滋生息肉,所以需要复查。

2、肠镜检查时,由于大肠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肠黏膜皱襞的遮挡,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的漏诊率较高,加上如果肠道准备不好、患者配合不佳等影响,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

3、上次切除后的残基,可能“枯树发新芽”。

切除后多久复查?

肠镜下切除息肉创伤小、恢复快,但息肉的残端可能会复发再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达10%~35%!为期两年的一项监测发现: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术后第1年再发生息肉的危险性是正常同龄人的16倍,直到4-6年后才与一般人群相似;复发瘤切除后,再次复发者仍占1/3,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的复发率更高。

息肉切除后,医生会根据您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等,告诉您多长时间复查。

一般,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伴有上皮内瘤变的,一般为6个月~1年复查。绒毛管状腺瘤:3个月-半年,管状腺瘤:半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

息肉有什么形态?

息肉的形态多为广基、球形、扁平,而除了一般长相的息肉,我在肠镜操作及管床的医路中,还结识过很多长相不一般的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有趣的息肉们,可以呈山丘状、鼠尾状、 海带结状、蚕蛹状、蘑菇状、菜花状、鸡腿菇状等多种形态。

另外,有些特殊的息肉病还可能是一些少见病,如:Cronkite-Canada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P-J综合症(黑斑息肉综合征)等,根据息肉的特殊形态,结合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

患者朋友们不用怕,纵有各种“妖魔鬼怪”来骚扰,有我们这些既有善心、还有武艺的各路医护菩萨来降妖除魔,定能把他们治服。正确认识和对待肠息肉,预防肠癌发生,我们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