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护理常识,希望能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糖尿病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
1. 双胍类药物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肥胖或超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 B12 缺乏。
2. 磺脲类药物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适用人群: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皮肤过敏等。
3. 格列奈类药物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作用机制: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适用人群: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胃肠道不适。
4. α-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作用机制: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适用人群: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胀气、肠鸣音亢进、腹泻等。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机制: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水肿、骨折风险增加等。
6. DPP-4 抑制剂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
作用机制:抑制二肽基肽酶-4,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 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水平,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适用人群: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不良反应:鼻咽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7. SGLT-2 抑制剂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作用机制: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促进尿糖排泄。
适用人群: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
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感染、低血压、酮症酸中毒等。
(二)胰岛素
1. 分类
按作用时间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如预混人胰岛素 30R、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50R 等)。
2. 适用人群
1 型糖尿病患者。
2 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出现严重并发症、处于应激状态(如手术、感染等)、妊娠期间等情况下。
3. 注射方法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等),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正确掌握注射技巧,包括消毒皮肤、捏起皮肤、垂直进针、缓慢注射、停留数秒后拔针等。
4. 胰岛素储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 2~8℃冰箱中冷藏保存,避免冷冻。
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不超过 25℃)下保存 28 天。
三、糖尿病护理常识
(一)饮食护理
1. 控制总热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一般来说,成年患者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 25~30 千卡热量,轻体力劳动 30~35 千卡,中体力劳动 35~40 千卡,重体力劳动 40 千卡以上。
2.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 50%~60%,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蔬菜等。
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 15%~20%,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瘦肉、豆类等)应占 1/3 以上。
脂肪应占总热量的 25%~30%,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 定时定量进餐
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合理安排餐次,早餐、午餐、晚餐的热量分配可分别为 1/5、2/5、2/5 或 1/3、1/3、1/3.
4. 注意饮食禁忌
限制甜食、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避免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二)运动护理
1. 运动的好处
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2. 运动的选择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
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运动计划。
3. 运动的时间和频率
运动时间一般在饭后 1~2 小时进行,每次运动 30~60 分钟,每周至少运动 5 次。
4. 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防发生低血糖。
病情不稳定、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应避免运动。
(三)血糖监测
1. 监测的频率
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 1~2 天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 4~7 次(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睡前血糖等)。
2. 监测的方法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有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时,应正确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
(四)足部护理
1. 每天检查足部
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损、红肿、水疱、鸡眼等。
用手触摸足部感觉是否正常。
2. 保持足部清洁
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不宜超过 40℃。
洗脚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脚趾间。
3. 选择合适的鞋袜
鞋子应宽松、舒适,避免挤压足部。
袜子应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袜子,避免穿有破洞或补丁的袜子。
4. 定期修剪指甲
指甲应平剪,避免剪得过短或剪破皮肤。
(五)心理护理
1.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
2. 心理护理的方法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四、结语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同时注重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常识,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