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问患者平常是否打鼾?
因为气道是保障术中氧供的重要通道,完善的术前气道评估十分重要,相信很多麻醉同仁会有一些职业病,在街上看到颈短,小下颌的行人,心想这是一个潜在的困难气道。而询问您平时是否有打鼾,可以快速地判断静息状态下是否存在气道的梗阻。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气道方面的病史;颜面部畸形,如小下颌畸形、舌骨位置异常等;上呼吸道解剖异常,如口咽腔狭小、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等;结合Mallampati分级、直接或间接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此外还会询问是否有松动的牙齿,以预防实施气管插管等操作时牙齿脱落情况的发生。
2、麻醉后保证通气的工具有哪些?
依据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自身状况可选择不同的术中通气方式保证患者的氧供:
(1)面罩通气
面罩通气是建立高级气道前预给氧的一项基本技能。
优点:
①面罩辅助自主呼吸是最简单且创伤最小的麻醉技术,适用于短小的手术。
②面罩也可在气管插管前和拔管后用于控制呼吸。
缺点:
①对于患者有反流误吸的风险时,此种方式是不合适的。
②对于肥胖、没有牙齿、颈部活动度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能会存在面罩通气困难。
(2)喉罩
喉罩是面罩通气和气管内插管通气的一种替代通气方式。
优点:
①操作简单、容易,只要患者无张口困难,便能置入喉罩,且容易固定不易脱出,急救复苏时,能争取分秒的宝贵时间。
②无喉镜插入、显露声门、导管插过声门等机械刺激,不易出现喉头水肿、声带损伤、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③术后咳嗽、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少。
④气道阻力小,患者呼吸做功小,呼吸肌不易疲劳。
⑤所需的麻醉深度比气管插管者浅,麻醉药用量减少。
缺点:如有呕吐反流误吸的风险时,喉罩不能取代气管内插管通气。
(3)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定义: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的一项急救技术。是临床全身麻醉应用最广泛的气道管理技术,对于有误吸风险、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以及手术占用气道(五官科手术),手术影响气体交换(开胸手术)和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需要行气管插管。对于经评估有困难气道的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心,如今有多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协助气管插管操作的实施,包括可视喉镜、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等等。此外心胸外科实行手术时需要塌陷一侧肺以扩大手术视野及空间,单肺通气的插管技术(一般包括双腔支气管插管及封堵器置入)也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管理技术。
3、为何把面罩放在脸上嘱深呼吸?
麻醉诱导前有效的预给氧,可显著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是手术中气道管理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面罩给氧是最常见的预给氧方式。
4.全麻术后为何会咽痛?
日常工作中,常常碰到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全麻后说嗓子不舒服的情况,那么“嗓子痛”是怎么回事呢?“嗓子痛”即术后咽喉痛,它可能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比如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会对咽喉黏膜造成损伤,发生率高达30%~70%。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不适,但往往却是临床上极易被忽视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日趋增多,舒适化医疗和促进术后恢复的快速发展,术后咽喉痛的预防和治疗得到麻醉医师越来越多的关注。
气道管理是麻醉医生永恒的主题,麻醉离不开气道。麻醉的核心技术是麻醉医生对围术期生理功能的调控,而调控的基础就是建立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