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在中国,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左右,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目前WHO已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的三大杀手,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作为一种多发的退行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首先,骨质疏松症会增加骨折的风险。由于骨骼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外力,如摔倒或碰撞,也可能导致骨折,特别是脊椎、髋关节和手腕等部位,这种骨折往往需要长时间恢复,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其次,骨质疏松症还会引发背痛和身高变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胀和食欲减低等不适。
此外,骨质疏松症骨折后可能会出现慢性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三、骨质疏松的病因
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骨质疏松与雌激素因素、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以及物理因素导致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有关。此外,该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以及老年男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都可诱发此病。
四、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断:骨密度监测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最常检测部位为脊椎、股骨近端或髋部(如上述部位测量受限,可选择非优势侧桡骨远端),一次检查接受的射线量很少,危害极小。
五、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
1.饮食护理:①适量的主食: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克~400克为宜,提倡改变饮食习惯,饮食主要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粮合理搭配。
②保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可以选择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例如鱼类、禽肉、豆类和坚果等。
③摄入足量的钙:喝牛奶是最好的补钙方式,简单、吸收快、吸收率高。含钙高的食物除牛奶外还有酸奶、海产品、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如果无法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钙,可以考虑补充钙片或其他钙补充剂。
④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常见的食物来源有三文鱼、鱼肝油、香菇、蛋黄、奶制品和麦片等。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来源,每天花一些时间在户外活动可以帮助身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⑤适当油脂、清淡饮食:长期吃得太油腻,会让骨骼中的矿物质大量流失,骨头变细和变脆,出现骨质疏松症。
⑥控制盐摄入:摄入过高的食盐,会加速钙流失,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量(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是6克。
⑦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在咖啡摄取量上,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00毫克,即不超过450毫升。此外,还要戒酒戒烟、勿喝浓茶、限碳酸饮料。
⑧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含钙高的食物不宜与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一起同食,如豆腐。也不能与高脂食物同餐,容易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脂肪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2.活动护理:①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轻度骨质疏松者:可选择长跑、打拳、游泳、登山和打球等。比较严重骨质疏松者:则可以选择原地踏步、行走、慢跑和伸展运动等。
②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和强度: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量,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即便疲劳休息后很快就恢复,说明运动量适中,运动后精神状态差,疲劳明显、头晕、乏力,休息后无明显缓解,说明运动量过度。
③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频率:每次40~60分钟,每周训练次数最好3~5次。运动如果少于3次,运动的效果就欠佳。
3.用药护理:①服用钙剂时,建议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用1次为佳;若分3~4次服用,建议饭后1小时服用,若是选择含钙量高的制剂,采用一天一次的用法,则建议每晚睡前服用为佳。
②服用维生素D时,不可同时食用绿叶蔬菜,以避免形成钙整合物而减少钙的吸收。
③服用双膦酸盐时,阿伦磷酸钠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毫升,至少在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也不能平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如果出现咽下困难、吞咽痛或胸骨后疼痛,警惕可能发生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应嘱患者不要咀嚼或吮吸药片,以防发生口咽部溃疡。
④使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剂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骨痛和肌痛等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1~3天内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或发热者,可以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以减轻相应的不适症状。
⑤使用降钙素时,应观察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潮红等。
⑥使用特立帕肽时,药物应在2℃~8℃的冷藏条件下避光保存,拿出后应立即注射,不需要复温,使用后立即放回冰箱。未开封的注射笔超过保质期,禁用。已开封的注射笔有效期为28天,未用完的需扔掉。
⑦使用性激素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剂量要准确,与钙剂、维生素D同时服用效果更好。服用雌激素应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如出现反复阴道出血或乳腺包块应减少用量或停药,服用雄激素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一旦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及骨折,患者往往都有因疼痛、活动受限而导致心情沮丧,自尊心下降,喜静不活动等问题。而中老年人对身体的关注与担忧程度超出青年人,更容易表现为沉默寡言、悲伤、哭泣、倔强易怒等。这就要求家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科学生活态度,并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沟通,以消除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