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术室护理如何应对高血压急症
2024-06-07 11:25:38
作者:于超
作者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

手术室护理在面对高血压急症时,需要迅速、准确、有效地采取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将从评估病情、启动急救预案、实施紧急处理、持续监测与调整、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手术室护理如何应对高血压急症。

一、评估病情

当手术室中患者出现高血压急症时,护理人员应首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病情评估。这包括:

1. 生命体征监测: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以了解患者的当前状况。

2. 病史询问:简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及高血压控制情况,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3. 症状观察: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视力模糊、胸痛、呼吸困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

二、启动急救预案

根据评估结果,立即启动高血压急症急救预案。这一步骤包括:

1. 通知医生:迅速通知值班医生及相关科室,以便及时获得专业指导。

2. 准备急救药物和设备: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以及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吸氧设备等急救设备。

3. 建立静脉通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做好准备。

三、实施紧急处理

在医生到来之前或根据医生指示,护理人员应迅速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降压: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静脉给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是常用的降压药物,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降压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以免导致器官灌注不足。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对于昏迷患者,应采取头后仰、托下颌等手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准备气管插管等急救设备。

3. 镇静止痛: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和焦虑情绪,给予适当的镇静止痛药物,如吗啡、杜冷丁等,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情绪。

四、持续监测与调整

在降压过程中及降压后,护理人员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

1. 生命体征监测:每5-1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密切观察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 症状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治疗方案调整: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五、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高血压急症患者常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急症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此外,还应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六、转运与交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医生建议将其转运至相关科室或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急救措施不间断并与接收医护人员详细交接患者病情及急救处理经过以确保患者安全。

七、总结与反思

每次高血压急症的处理都是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验。因此每次处理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处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在面对高血压急症时应迅速启动急救预案准确评估病情实施紧急处理持续监测与调整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其生存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