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治百病——腕舟骨骨折
2024-06-26 13:16:49
作者:赵培林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
腕舟骨骨折是手腕部位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血液供应特性,常常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关注。中医在骨伤治疗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腕舟骨骨折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从腕舟骨骨折的基本概述、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具体治疗方法及实际案例等方面,详细探讨中医在腕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腕舟骨骨折的基本概述腕舟骨位于手腕的桡侧,是腕部八块小骨之一,其形状类似小船,故名舟骨。腕舟骨骨折常见于青壮年,主要由于跌倒时手掌撑地引起的外力所致。

腕舟骨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尤其是在握拳或进行腕关节运动时疼痛加剧。舟骨近端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较高,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X线片是首选的初步检查手段,但由于舟骨解剖位置复杂,早期骨折线常不明显,必要时需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西医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主要通过石膏固定实现,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移位骨折、复位困难的骨折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常采用螺钉内固定术。 二、中医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骨折的发生是由于外力作用下导致的筋骨损伤,其治疗原则强调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调理气血等。中医对于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施治: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腕舟骨骨折主要涉及瘀血、肿痛、功能障碍等证候,中医治疗过程中会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

2.活血化瘀:腕舟骨骨折常伴随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瘀血阻滞,中医通过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外敷和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加速骨折愈合。

3.接骨续筋:骨折后需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中医通过使用接骨续筋的中药和疗法,增强骨骼的愈合能力,恢复关节功能。

4.调理气血:中医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理气血,改善全身的机能状态,增强体质,提高骨折愈合的整体效果。 三、中医治疗腕舟骨骨折的具体方法中医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和功能锻炼等。

1.中药治疗:

内服中药在腕舟骨骨折治疗中起到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调理气血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活血止痛汤、接骨续筋汤等,具体药物如当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功效。

外敷中药通过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患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常用的外敷药物如红花油、云南白药、三七粉等,可将这些药物调成药膏敷于骨折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2.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治疗腕舟骨骨折中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常选用的穴位包括合谷、太渊、内关、曲池、外关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针灸治疗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治疗持续20-30分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频率和疗程。

3.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在腕舟骨骨折的恢复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按摩患处周围的肌肉和关节,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度,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法、按法、拿法、滚法等,手法要轻柔,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推拿按摩一般在骨折稳定后进行,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周2-3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力度和时间。

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在腕舟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促进腕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恢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常用的功能锻炼方法包括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练习,以及手指的抓握、捏合训练。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渐进性。 四、总结腕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手部骨折类型,传统中医在其治疗过程中展示了显著的疗效,通过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调理气血等中医方法,许多患者得以有效康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医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研究和应用,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推动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