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病人在尿毒症早期需遵循低蛋白饮食,透析治疗启动后,饮食方案应调整为高蛋白,主要是因为在透析过程中会有蛋白损失并提高蛋白代谢速率。若蛋白质摄入不足,病人可能面临营养不良、贫血和免疫力下降等风险。因此,病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侧重摄入优质蛋白,可多食用动物类,如鸡肉、鸭肉、鱼肉和奶制品。这类肉类中磷含量较低,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应占食物总量的三分之二,适量食用猪、牛、羊肉。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和豆制品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且磷含量较高,属于劣质蛋白质,不宜过多摄入;鸡蛋蛋白质易被吸收,适合用于补充病人所需蛋白质,但建议减少蛋黄摄入,因为蛋黄中磷含量较高,影响病人健康。
2. 控制液体的摄入总量
饮水量通常以前一日的尿量为基础,增加500毫升。例如,若24小时的尿量为600毫升,那么全天的饮水量大约为1100毫升。但需要注意,1100毫升这个数字包括了水、汤、奶、饮料和水果等各类饮品。在饮品中加入柠檬片或薄荷叶,或将部分饮品制成冰块,可以在口中产生更好的止渴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新鲜果汁中的钾含量较高,而一般软饮料往往含有钠盐,因此建议病人选择纯水或矿泉水作为饮品。
3. 控制钠盐的摄入
每周需要接受两次血液透析治疗的病患,每日适宜的食盐摄入量为3至4克。过高的食盐摄入会诱发口渴,导致饮水过量,从而产生水肿。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烹饪时可适当运用花椒、辣椒、八角、陈皮、五香粉、芥末、醋、糖、酒等调味品,以降低食盐摄入。判断食物钠含量不能仅凭口感,也要通过外在因素了解,例如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如:火腿、熏肉、罐装汤)普遍钠含量较高。此外,味素和鸡精含有较多钠,不宜过量食用。
4. 限制钾的摄入
钾元素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体病情进行调整,通常每日摄入量为2至2.5克。在食用含钾食物时,应谨慎选择,例如蘑菇、海菜、干贝、芹菜、南瓜及动物内脏等,避免过量摄入。注意控制饮食,防止高血钾现象的发生,因为高钾血症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极大。
为降低饮食中的钾含量,可采取以下方法:绿叶蔬菜先放入沸水中煮,后将水倒掉,重新烹饪;根茎类蔬菜需去皮并切成薄片,煮熟食用;处理水果时也可采用相似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饮食美味,又能有效控制钾元素的摄入。 注意饮食卫生 血透治疗使病人的免疫能力降低,更易受到感染威胁。因此,在饮食过程中,必须格外注重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任何可能带有病原体的食物。食物必须完全煮熟,确保病菌被彻底消灭。同时,对于生熟食物的处理,必须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分开切割、清洗和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 血液透析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每日触摸瘘管伤口,检查震颤,震颤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堵塞。 保护患肢,避免压迫、提重物、测量血压及抽血等,防止栓塞。栓塞是血液凝固形成的固体物质,容易导致血管阻塞。透析后保持伤口干燥,用止血贴保护24小时,防止感染。 3.每天测量血压和体重,记录变化。透析间期体重不应超过干体重的3-5%。因为体重突然增加可能意味着水分潴留,需要调整透析方案。同时,定期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确保身体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4.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适量摄取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必要时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减轻便秘症状。便秘时,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对瘘管造成压力。
5.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不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抗凝药等,以维持瘘管的稳定状态。
6.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吸烟,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减少感染机会。此外,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品,减少感染风险。
7.进行适度运动,增加骨骼强度,预防新陈代谢骨病和异位钙化。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瘘管。
四. 结束语
总之,血透病人在日常饮食中要注重营养均衡,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水分、蛋白质、钠盐等摄入。同时注意生活中的其他事项,加速身体康复。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血透病人一定能战胜病魔,过上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