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我们并不陌生,它除了有治病防病作用,还同时可能伴有一些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或过量用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是正确服用合格的药品,也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人数20余万人,是全国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所以,安全用药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全用药的常识。
安全合理选择药品
首先要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另外,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所以,贵不等于好,要选择对症的药品。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及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药品使用期
药品的有效期不等于药品的使用期。药品有效期指未打开的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通常标注在药品外包装和标签上。药品使用期指打开药品后在规定贮存条件下的保存时间。药品开封后,有效期就变了。药品在拆开封口之后会受到周边温度、湿度和空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会出现质量问题。不同类型的药物,使用期限不同。
软膏剂打开后室温一般可保存3个月;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膏、滴鼻液等在首次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个月,除非另有说明;瓶装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打开后,在瓶口及瓶盖未受污染情况下,室内常温下可保存2个月;糖浆剂(如布洛芬混悬滴剂)开启后一般不宜久贮,在瓶口及瓶盖未受污染情况下,室温(25℃以下)下可保存1个月左右,冬季可适当延长;胰岛素一般分为注射液和胰岛素笔芯。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2~8℃保存。开启后常温保存且使用时间为4周。注意,家里药品过期了,建议破坏药品包装盒后,随生活垃圾分散丢弃、分类回收。
输液
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年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在所有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相比较口服、外用等方式,来自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占到了55.3%。原因是输液会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因为没有消化道的屏障,所以一旦产生不良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一定要摒弃“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这种错误观念!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
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疾病,有确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因此,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药物与乙醇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物,它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这种反应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许多药物具有和双硫仑类似的结构,在饮酒后会出现上述反应。除了双硫仑样反应,饮酒还会增加其他药物的毒副反应。
常用药品其他忌口
服感冒药不宜吃甜食;服抗生素不宜喝果汁、牛奶;服止泻药不宜喝牛奶;服用布洛芬不宜喝咖啡、可乐;服降压药不宜吃柚子;服利尿剂不宜吃香蕉、橘子等。
由上面这些用药常识不难人们需要知道,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或遵药师指导,或根据药品说明书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