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警惕小儿疝气——“疝”始“疝”终
2024-06-26 11:16:47
作者:林华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普外科

很多宝爸宝妈经常来咨询同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大腿根部或阴囊部位就会鼓起一个大包,等孩子回复平静以后又会消失不见,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需要家长留意且警惕的问题——小儿疝气,让我们的宝宝一旦发现疝气,能够在家长的正确处理下做到“疝”始“疝”终。

何谓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的俗称,在指小儿在发育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腹股沟鞘状突未闭合或者闭合不完全,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腹腔内脏器(如小肠、大肠、卵巢等)经未闭合的鞘状突口进入腹股沟管,从而形成一个突出的包块,这就是家长经常看见孩子哭闹时大腿根部或阴囊部位鼓起的大包块。

小儿疝气的临床表现

小儿疝气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出现一个可复性包块,哭闹、咳嗽、活动后增大,安静、平卧、睡眠后可缩小或消失。患儿通常无明显的疼痛或不适,偶会感到坠胀或隐痛。家长多因发现患儿腹股沟包块或阴囊两侧不对称而带其就诊,当疝内容物发生嵌顿或绞窄时,肿块不能自行还纳,严重时可出现嵌顿组织缺血坏死,并发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情况,孩子会有哭闹、呕吐、腹痛甚至休克。

宝爸宝妈发现后如何处置

宝爸宝妈一旦在家里发现小肠疝气以后,如不能及时就医,需暂停进食、喝水,安抚孩子,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减轻腹内压。同时让孩子平卧,用枕头、毛巾把臀部垫高,有利于疝气自行复位。观察1~2小时,疝气不能自行复位,要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包块颜色暗红、有触痛,小儿烦躁、呕吐或精神萎靡,要立即就医。

小儿疝气的治疗

小儿疝气可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1.手术治疗目的是高位结扎疝囊,并将突出的脏器推回腹腔,必要时修补腹壁的缺损。适用于1岁以上或有反复嵌顿、疝囊大的患儿,因为他们的自愈可能性很低,且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手术方法有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和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放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发生伤口感染、阴囊肿胀、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2.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专用的疝气带或硬币等物品将包块压回腹腔,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避免出现疝内容物嵌顿或绞窄,同时需注意防止压迫过紧引起睾丸缺血甚至坏死。

小儿疝气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麻醉清醒后患儿就可以适当活动,第二天可下地正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1~2天出院,术后保持伤口干燥,一周以后若伤口愈合良好,可以洗澡,选择淋浴,不要让伤口长时间和水接触,伤口处避免使劲揉搓。手术完成后,6小时后患儿可以吃东西,先给喂少量水,过半小时到一小时,没什么不舒服就可以喂奶或半流质饮食,次日就可以正常饮食。术后应避免受凉咳嗽,剧烈哭闹,大便干燥便秘,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以上因素均会导致腹腔压力升高,腹腔压力增加可能导致疝复发。术后如出现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来院复查。 

小儿疝气术后护理

1.饮食:为患儿提供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一旦患儿大便干燥需采取通便措施,避免用力排便升高腹压。2.活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加强肌肉和腹腔壁的力量,减少腹股沟区域的松弛。避免患儿过早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3.患儿病变部位:需保持透气良好,选择大小合适的尿布。如需使用腹带,在使用前,就诊咨询医生,不要将患儿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

所以,即使发生了小儿疝气,家长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正确处理,及时就医,认真护理,患儿即可“疝”始“疝”终。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