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贫血也可以遗传?
2024-07-02 11:52:09
作者:王榕
作者单位:广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失眠多梦,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你知道吗?贫血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是可遗传给后代的,这其中就包含了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因最早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被发现而被命名。地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携带率高,其中广西人的携带率高达约20%,换句话说5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地贫携带者。

什么是地贫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珠蛋白部分是由两对不同的珠蛋白链(α链和β链)组成的四聚体。血红蛋白降低可导致贫血。地贫则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地贫是由于一个或者多个编码珠蛋白链的基因发生缺失或者突变,导致珠蛋白链数量及比例失衡,从而发生慢性血管内溶血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α地贫及β地贫常见。

地贫的分类

α地贫可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和重型。其中静止型和轻型通常无贫血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红细胞参数改变;血红蛋白H病(中间型)表现多样,具有个体差异性,多表现为轻中度贫血;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多在宫内死亡或出生后数小时内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β地贫轻型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贫血、黄疸及肝脾肿大症状;中间型多在年幼时发病,通常表现为中度贫血、黄疸及脾大;重型在出生后数月开始发病,贫血严重,且高度依赖于输血治疗,费用高昂,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除贫血症状外,还可伴随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性发育障碍等。

地贫的遗传方式

地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地贫的治疗

目前地贫携带者无需治疗,中型或重型患者需要定期输血和去铁治疗。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治愈重型β地贫的方法,但费用高昂,有一定的失败风险。因此,地贫重在预防,开展婚前、孕前以及产前地贫筛查和干预才是防治地贫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地贫的预防

地贫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因此地贫传男传女几率相同,但地贫基因携带者通常无临床症状,难以发现,故早期筛查和基因诊断十分关键。如果夫妻双方均未携带地贫基因,那么其子女也不会携带地贫基因;当父母一方携带地贫基因,则其后代有1/2的概率为携带者;当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同型),则其后代有1/2概率为携带者、1/4概率为地贫患儿、1/4概率为正常人。

地贫预防采用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婚前孕前预防):计划怀孕前夫妻双方应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分析等筛查手段,对于筛查结果异常者应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将报告单交给医生以接受专业遗传咨询,根据医生的意见进行干预(例如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从而避免地贫患儿的出生。

二级预防(产前预防):如果母亲已经怀孕,夫妻双方检查为同种类型的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α地贫)除外,应在怀孕后尽早联系医生进行产前诊断,明确胎儿的地贫基因类型,由医生根据胎儿的基因情况评估其出生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对于重型地贫胎儿,建议尽早终止妊娠,以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

三级预防(地贫患儿早诊早治):对于体检发现疑似地贫的新生儿或者患儿尽早进行基因诊断,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轻或延缓地贫患儿的症状,尽可能改善患儿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减少心理伤害。

结语

地贫发病率高,是一种可遗传的慢性溶血性贫血病,而其携带者因通常无临床表现而难以被发现,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地贫对优生优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贫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案,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会对其家庭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担,笔者在此呼吁大家:地贫,重在预防!预防地贫,共享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