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关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是全世界科学家都在不断探索的难题,多数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病因至今仍未明确。社区高血压护理措施有哪些?接下来请听我细细讲述。
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社区护理?
高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一种现象,经常被叫做“无声的杀手”。如果控制不得当,可能会出现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肾损伤、肌肉痉挛等症状,某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具有服务性、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等特点。社区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社区高血压护理措施有哪些?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控制社区高血压的基本方式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吃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不要吃小菜类、鸭蛋、炸鸡、巧克力等食物,多吃些芹菜、蘑菇、番茄、茄子等蔬菜类食物,可以吃些苹果、柠檬、橘子等新鲜水果。避免过多的咖啡因摄入,不要喝酒。
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需要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简单科普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应变能力。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开展讲座或者座谈会,让社区高血压患者能够了解更多关于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如突发高血压的紧急处理措施、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高血压等,这种护理措施能够控制患者的高血压,预防高血压疾病进一步发展。
3.运动护理。医护人员应告诉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给社区高血患者推荐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慢跑、快走、游泳等,告知患者可以在早晚饭后40分钟左右进行这些运动,告知患者不要过量运动。长期坚持运动,能够帮助患者降血压,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4.药物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告知社区高血压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应按时服药,不可以停药,也不可以随意更改药量,服用过多的药物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服用过少的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比如干咳、头痛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身体有严重的不适感,应马上就医。医疗机构还可以定期开展活动,由医务人员为患者讲解关于降压药物的知识,告知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禁忌等。
5.心理护理。大多数社区高血压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会产生焦躁、抑郁、过度激动、不安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绪、个人情况以及年龄,开展个体化护理,为患者提供相对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压力,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能够正确看待疾病。社区高血压患者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医护人员应积极为患者进行解答。
6.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可以自我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能够监测血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便于医疗机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疗机构应定期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能够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7.控制体重。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需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可以告知患者合理的饮食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在饮食方面要遵守平衡膳食的原则,在运动方面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总之,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能够让社区高血压患者了解更多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以及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社区居民也会自觉地参与防治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