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我们看到的血液是红色的液体,这些是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部分组成,而血常规检查就是血液细胞部分的检查。血液细胞包括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这三种细胞作用极重要,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为何大多数疾病判断都需要接受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很多检查的第一步。医生通过观察血液中细胞数量、形态分布和询问患者病史,来具体分析患者病情,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贫血或其他血液性疾病,并准确找到病因。一旦发现血常规异常,患者需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下一步检查,找出血常规异常原因,再进行对症治疗。
血常规检查哪些疾病
血液疾病:血常规检查是筛查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检查中如果发现红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便为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数量过多,则为血小板增多症的信号。相反,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通常与白血病、再生障碍、肝脏疾病等病症有关。所以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小板、白细胞等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标准,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白血病发病信号,患者一定要注意,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检查。
感染性疾病:如果患者发生了急性感染,就会导致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高,而细菌感染的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病毒性感染则会同时伴有淋巴细胞的增多,这些属于临床上最常见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疾病有扁桃体炎症、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此类疾病都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出来。
贫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筛查出贫血患者,检查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过低,则表示贫血。在大部分贫血患者中,女性患者较为常见。而贫血被分为 3 个程度,分别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患者一旦检查出贫血就要特别注意,需要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寄生虫感染或过敏:如果患者被寄生虫感染或正处于过敏性疾病时,血常规检查中可明显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其中年龄较低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两类人群疾病发生风险较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近期有经常咬手指、衣角等行为,要引起重视,有可能是发生了寄生虫感染。一旦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酸性粒细胞升高,则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