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阻肺肺康复让您呼吸更顺畅
2023-09-08 15:59:59
作者:蒋庆贺
作者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死亡率相对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与精神负担。如何改善慢性肺病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慢阻肺病患者的管理,广泛普及康复与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肺康复让慢阻肺病患者的呼吸更顺畅,生活更健康。

1.慢阻肺病与肺康复

慢阻肺病即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可预防可治疗。慢阻肺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是长期吸烟,另外长期吸入粉尘、化学气体也有可能导致慢阻肺病的出现。慢阻肺病的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早期的慢阻肺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伴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症状会逐渐显现。后期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肺康复(PR)是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其定义为:肺康复是对患者所开展的针对性治疗,治疗方案包括运动训练、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同时也可加入其他手段,所有方案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肺康复是一种综合护理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日常活动,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2.慢阻肺的肺康复方案

2.1呼吸训练

慢阻肺病患者呼吸肌通常处于无力或萎缩状态,所以人体通气功能不佳,呼吸效率较低。通过开展科学的呼吸训练能够建立有效的呼吸,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促进痰液排出、增加气体交换效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从而提高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第一,腹式呼吸。转变呼吸模式,进而缓解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是依赖腹肌与膈肌收缩所进行的一种呼吸方式,其关键在于合理控制膈肌与腹肌的活动。腹式呼吸的关键在于全身放松,吸气时腹肌要放松,腹部隆起,同时膈肌收缩;呼气时则腹肌收缩,腹部下陷,膈肌松弛复原。最初可每日进行2次腹式呼吸,每次10min左右,熟练后可视情况增加次数与时间,并日常生活行走、坐姿、站姿均可进行腹式呼吸,直至腹式呼吸成为下意识的呼吸方式。

第二,三球呼吸训练器。三球呼吸训练器是一种可以帮助慢阻肺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工具。在使用三球呼吸训练器时需要选择安静的环境,并保持呼吸道顺畅,在说明书的指导下安装调整训练器。然后患者上半身直立靠坐在椅子上,将三球呼吸训练器垂直放置于与患者双眼高度一致的位置,患者用嘴含住训练器的咬嘴,使用一只手将训练器托起,另一只手放于肋下,然后进行缓慢的呼吸,再快速的吸气,使得训练器中的球体上升。在球体上升到最高时屏气2-3秒,然后松开咬嘴,缓慢将咬嘴的气体排出。每次使用三球呼吸训练器训练10-15min,每日1-3次。

2.2运动训练

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训练需要从运动方式、强度与时间等方面进行计划。运动方式包括耐力训练与力量训练。其中,耐力训练包括快走、慢跑、上下楼梯等;力量训练包括器械训练与抗阻训练;运动强度则可以根据情况将高强度运动与休息交替开展,以减轻运动时出现的呼吸困难。运动时间方面则需要坚持8-12周,每周进行2-5次,每次20-30min。

另外,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运动强度较低,能够增强患者锻炼信心,提高运动耐力,促进机体的全面调整和修复,使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进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可以作为正规肺康复治疗的有益补充。

2.3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对慢阻肺的认知有待提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慢阻肺有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慢阻肺的健康教育包括针对高危人群与患者所开展的相关基础知识与生活习惯指导。其中包括自我管理、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COPD急性加重的识别及就诊指征、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有效的排痰方法、戒烟等。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慢阻肺的认识和自我监测的能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3.结束语

肺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让患者的呼吸更顺畅,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慢阻肺肺康复已经获得了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广泛重视。患者在具体开展肺康复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肺康复方案,进而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