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焦虑障碍心理,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强迫症患者识别并打破强迫行为呢?
1.强迫症患者的特征和症状解析:
1.1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也就是在脑海当中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容易引起焦虑的不适宜的思想或者念头,并且这些念头是反复出现的。这些思维往往会跟疾病、污染、危险、恐惧和完美主义有关。出现强迫思维还伴随有比较强烈的内疚感和不安全感。有可能你是担心到自己受到伤害或者是其他人受到伤害,或者是担心自己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经历强迫思维的时候,可以试图通过抵制、舒适、压制这些思维来帮助缓解焦虑。但是如果这些方式都无法控制强迫思维的出现,那么有可能会增加焦虑感。
1.2强迫行为
强迫的行为是为了能够减轻焦虑,还在行为当中出现重复、刻板的状态。这一部分行为可能是实际的动作,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行为。比如反复的清洁和检查,以及反复的计算和默读。强迫的行为往往是根据特定的规定进行的。法则感比较强的相信只要自己按照相应的方式和顺序执行这个行为,就可以减少自己的不安、焦虑和恐惧情绪。这些行为虽然能够短时间内缓解焦虑,但是长期以来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担,限制自己的自由和能力。
2.强迫行为的识别:
强迫症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比如强迫检查,强迫检查是为了缓解强迫性怀疑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病情严重的甚至检查数十遍也无法停止。强迫清洗,是为了消除脑海当中对于细菌和各种污染物质的担心,出现反复的清洁、洗澡、洗手行为。强迫技术是自己对于数字产生了某一种强迫的观念,比如看到汽车牌、电话、数字等要反复背诵下来。还有就是出现强迫性的仪式性动作,这也是为了缓解某一种观念带来的焦虑而出现的措施,比如说上车的时候先迈出左脚、出门的时候先迈出右脚等。
3.强迫行为的后果:
3.1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比较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通常会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动作,比如强迫洗手、检查和回忆,使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受到影响。
3.2影响身心健康
强迫症严重到无法控制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焦虑或者是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时也会诱发焦虑症、抑郁症存在的一部分强迫思维会转化成为妄想,进而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
3.3威胁他人
强迫症特别严重的时候,或者还有可能会强行要求其他人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完成动作,也会对其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强迫症患者出现严重妄想,可能会感觉到其他人在伤害自己,或者是意图伤害自己,从而产生伤害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4.强迫症常见治疗方法
4.1系统脱敏法
当强迫症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和恐惧症状时,为患者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帮助患者逐渐消除内心当中的恐惧和焦虑。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恐怖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逐渐建立刺激等级表,一步一步的缓解强迫症的反应。
4.2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的原则就是让患者一下子面对他所惧怕的客体。比如有的人比较怕脏,治疗时就建议他去公共场所,对方不敢碰什么就专门去碰什么。治疗师会首先作为榜样先去触碰,然后引导患者自己去触碰。在结束之后为其提供一些放松性的训练,比如深呼吸、肌肉放松、躯体放松等,减轻焦虑的反应。
4.3行为终止法
行为中止是依靠自己的毅力强行停止自己强迫的行为,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里就默念我能控制它、我不害怕它、我可以停止它,以此来抵抗自己的强迫症。
4.4替代法
替代法也就是转移法,使用更加正确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取代自己强迫的思维。一旦出现后立刻回忆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假象自己喜欢的活动,强迫症状自然也会消失。
结语:
对于已经存在强迫症疾病前兆的患者,我们建议尽早到医院的心理科或者是精神科进行专业的检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放松身心,多参与一些团建活动或者是体育运动锻炼,加强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缓解自己的强迫症状,实现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