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骨近端骨折的概念
股骨近端骨折是指在股骨近端发生的骨折,其中包括股骨头、股骨颈以及股骨粗隆。股骨近端骨折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几率更高。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以及跌倒等因素。股骨近端骨折不仅会对患者的行动能力造成影响,患者还可能因此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褥疮等,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股骨近端骨折的处理方法
股骨近端骨折的类型主要有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股骨颈骨折等,因此我们就围绕这两种股骨近端骨折类型来了解其处理方法。
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处理方法
对于可能存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首先,应开展X光片或者CT检查,以此对骨折的移位程度及类型做到进一步明确;其次,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或者稳定性较好,患者可以选择卧床休养、下肢牵引固定等一些保守治疗的措施,保守治疗一般要外固定6~8周左右,期间患者需定期接受X光片复查,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评估;最后,如果骨折移位比较明显或不稳定,则建议接受手术治疗,比如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内固定常用方式包括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等。手术治疗可以让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几率。
2、股骨颈骨折的处理方法
股骨颈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这是因骨质疏松、髋肘肌肉群蜕变致使股骨颈断裂的一类骨折,由于股骨颈部位有着较差的血运,导致骨折不容易愈合或者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果股骨颈骨折患者属于高龄老人,一般建议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这类手术可以让患者的行走能力快速恢复,减少卧床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一般患者术后一周内就能恢复起床活动的功能。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年龄较轻,可以考虑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如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或钢板固定等,只是患者经内固定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康复,同时还存在骨折不愈合或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因此这种处理方法应综合考虑,适合再开展。
三、股骨头近端骨折的预防策略
要降低股骨头近端骨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除了在出现骨折后及时处理以外,更应重视做好提前的预防,一般股骨头近端骨折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出现股骨近端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降低此类骨折风险,日常预防骨质疏松很关键。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有骨质疏松情况要及时干预。同时要保持均衡饮食,日常摄入充分的钙及维生素D,增加日光的照射,以此促进钙的吸收及利用,远离骨质疏松。
2、改善居家环境
老年人出现骨折的一大重要风险就是跌倒,因此老年人及其家属要积极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环境,从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降低老年人跌倒的潜在隐患。建议老年人在家中安装扶手及铺设防滑垫等,避免滑倒;保持室内外地面的干燥及整洁,老年人也要避免在湿滑的地面上行走,鞋子应选择防滑鞋,从而降低跌倒的风险。
3、 合理锻炼
合理锻炼不仅有利于增强骨骼及肌肉的力量,同时也能让身体的平衡能力提升,从而降低骨折风险。因此老年人日常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或者做一些简单体操等低强度运动,以此达到锻炼效果。但是在锻炼中要避免运动剧烈以及负重过度,否则反而会增加骨折风险。
总之,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对日常生活影响极大,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和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和定期复查等事项,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