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骨科创伤的这些基础知识,你全都掌握了吗?
2024-07-02 14:31:13
作者:刘乾明 贺治中
作者单位:内江市中医医院
创伤指的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机体器官或者组织被破坏,导致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在骨科中,比较常见创伤类型为骨折,骨折虽常见,但关于骨折的基础知识,很多人并不了解。为让更多人了解骨科创伤的基础知识,本文将做出如下科普。

何为骨折

骨折指的是人体内的骨发生完整性损坏亦或连续性中断。导致骨折的原因有直接或间接性暴力、长期性劳损、病理等。骨折的类型有多种,其可按照骨折位置处皮肤粘膜情况分成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也可按照骨折形态与程度分成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骨折,还可按照骨折端稳定情况分成稳定与不稳定骨折。

骨折的局部症状与全身反应

骨折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局部瘀斑、疼痛、红肿、功能性障碍等情况,若患者骨折较为严重,还会引发发热、休克等全身反应。

骨折的检查方式

骨科常用检查方式为X线,无论疑似骨折或是确定为骨折,均要采用X线进行检查,以进一步确定骨折情况。给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通常需要拍摄到骨折部位相邻的1个关节(正面和侧面),若有必要,还需对特殊位置进行拍摄,例如:掌骨与跖骨需拍摄正位和斜位,腕舟状骨需拍摄正位与蝶位,跟骨需拍摄侧位与轴心位,对于不能准确判断受损情况的患者,需拍摄对侧肢体的对应部位加以比较。对于部分裂缝不明显,拍片未显现,但症状显著的患者,可在两周后拍片查看。

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原则:复位(通过某种手段让移位骨恢复至正常,让骨的支架功能得以重建)、固定(让骨折段一直维持于复位之后的位置上,使其对位良好、稳定牢固)、功能锻炼(徒手或借助相关工具让骨功能逐渐恢复)。

方法:(1)复位。标准:确保解剖、功能复位。方法:手法和切开。其中,手法复位指的是通过徒手的方式让骨折位置复位,常用手法有拔伸、屈伸、旋转、端提、分骨等。手法复位的优势为:简单易操作、不会对骨折位置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不易出现感染;缺点:很难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不易于骨折愈合、会因手法等影响发生并发症。切开复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骨折位置处的软组织切开,让骨折段彻底暴露后再把骨折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合人群:骨折端存在肌腱组织嵌入,且通过手法无法成功复位的患者;属于关节内骨折,且通过手法复位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存在多部位骨折的患者。切开复位的优势:促进骨折恢复至解剖复位、内固定可让患者尽早采取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率;缺点:影响骨折处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愈合延迟、使局部软组织受损程度加重、容易因操作不当引发细菌感染、会因固定器使用不当影响操作和固定效果。

(2)固定。固定包含外固定和内固定,其中外固定指的是利用体外装置将患肢固定于装置上,让其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在同一个位置,以此促进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恢复。常见外固定方式有: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支架固定等。内固定指的是将骨板、螺钉、髓内针以及钢板等材料直接置于断骨内,让断骨得以连接并固定,该法适用于骨折严重、需采取切开复位的患者,通过该法可让患者骨折端尽快复位。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为钢板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需注意,部分患者骨折症状比较特殊,需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处理,否则会延误病情,造成残疾。

(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行,一般而言,功能锻炼可分成3个阶段进行,即早期功能锻炼、中期功能锻炼和晚期功能锻炼。其中,早期指的是骨折后1-2周内,此阶段主要锻炼患者患肢的肌主动功能(舒张、收缩);中期指的是骨折2周之后,此阶段主要锻炼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晚期指的是愈合之后,此阶段可加大锻炼力度,但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的形成→骨性骨痂的形成→骨痂改建与再塑。需注意,骨折愈合也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愈合期间需谨遵医嘱,避免造成意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