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破解急性期的疼痛密码
2024-06-07 14:35:25
作者:闫蕊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尤其在急性期,患者常常饱受疼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护理,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套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一、认识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是指患者突然出现或加剧的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的时期。此时,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导致剧烈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急性期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时期。

二、急性期疼痛的原因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的疼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根受压: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压迫到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阻,产生疼痛信号。

2. 炎症反应: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加重疼痛。

3. 肌肉痉挛:疼痛刺激导致腰部肌肉紧张、痉挛,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疼痛。

三、急性期护理原则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的特点,护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缓解疼痛:首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2. 减轻神经根受压:通过合理的体位和姿势调整,减轻神经根受压程度。

3. 促进炎症消退:采取物理或药物治疗手段,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4. 预防并发症:加强日常护理,预防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急性期护理措施

1. 卧床休息

(1)绝对卧床: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形式的腰部负重和扭转活动。

(2)卧姿选择:宜选择硬板床,铺上适中的软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腿微屈,以减轻腰部压力。

(3)定时翻身:为防止压疮发生,护士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注意保持轴向翻身,避免腰部过度扭转。

2. 疼痛管理

(1)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药物缓解疼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

(2)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牵引、理疗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物理疗法。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冷敷则适用于急性期肿胀明显的患者。

3. 体位与姿势调整

(1)起床与坐下:患者起床时应先侧身躺下,然后用手臂支撑身体慢慢坐起;坐下时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并在腰部垫上软垫以支撑腰部。

(2) 行走与站立:急性期患者应尽量避免行走和站立,以免加重腰部负担。如确需行走,应佩戴腰围以稳定腰椎。

4. 饮食与营养

(1) 清淡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加重腰部负担。

(2)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体内废物排出和减轻炎症反应。

5. 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急性期患者常因疼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减轻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情绪。

6. 功能锻炼

急性期后:在疼痛明显缓解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法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改善腰椎稳定性。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腰部突然受力。

五、预防复发与长期护理

1.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或保持同一姿势不动;注意调整工作台面的高度和倾斜度;避免弯腰提重物等。

2. 加强腰部锻炼:定期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可选择游泳、瑜伽等全身性运动方式。

3. 控制体重:肥胖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减轻腰部负担。

4.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腰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腰椎问题。

六、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的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神经根受压程度、促进炎症消退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预防复发和长期护理的意识对于维护患者的腰椎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