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乳腺癌,乳房保不保
2024-07-05 11:26:35
作者:刘银凤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但如果在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的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保乳手术因其能保留患者的乳房组织,减少心理和生理创伤,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适合保乳手术,具体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能保乳的阶段

乳腺癌的分期是决定能否进行保乳手术的关键因素。保乳手术主要适用于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尤其是I期和II期乳腺癌。在这些阶段,肿瘤通常较小,未发生广泛的组织浸润和转移。早期乳腺癌经乳腺钼靶、超声、 MRI及病理检查证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且肿瘤体积小(一般在5cm以内)可行保乳术。

乳腺体积和肿瘤的相对位置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保乳手术要求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健康的乳腺组织,以保证术后乳房的外观。如果患者的乳房体积较大,并且肿瘤在乳房的某一部分,保乳术是比较有效的。另外,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更有可能进行整形手术,以恢复乳房对称及美观。

患者的个人意愿是进行保乳手术的重要条件。许多乳腺癌患者在面对治疗选择时,心理压力和身体创伤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保乳术是在保留乳房的前提下,将肿瘤切除,这样既能保持身体的完整,又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很多患者希望通过保乳术减轻心理压力,减轻生理创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医生要向患者详细说明不同的保乳术的优点和缺点,包括保乳手术的适应症、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时,还需要强调术后放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充分了解其选择及期望的治疗结果。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患者要与医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必须配合放射治疗。保乳术后常需术后放射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放射治疗能有效杀灭残余肿瘤细胞,提高局部控制率。因此,可以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选择保乳术为佳。同时辅以放射治疗可以保证保乳术的效果,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弥补手术的缺陷,保证治疗的全面性、彻底性。因此,保乳术配合术后放射治疗,对有保乳意愿且能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能保乳的阶段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情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当乳腺癌已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进入晚期阶段时,通常不能进行保乳手术,而需要进行全乳切除术(也称为乳房全切除术)。在这些情况下,乳房的保留已无法确保完全清除癌细胞,也无法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晚期乳腺癌的特征是肿瘤已不再局限于乳腺内,而是扩散到了腋窝淋巴结或通过血液、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骨骼、肺、肝脏或大脑。这种扩散使得肿瘤治疗更加复杂,因为癌细胞已经突破了乳腺的屏障,侵入了全身系统。对于这种广泛扩散的癌症,局部的保乳手术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必须采取更为彻底的手术方式。

全乳切除术是一种通过切除整个乳房组织,包括乳头、乳晕以及部分或全部的腋窝淋巴结,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复发风险的方法。尽管全乳切除术是一种更为激进的手术方式,但它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通过完全切除乳房,可以确保最大程度地清除癌细胞,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对于接受全乳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心理调整是重要的部分。失去乳房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打击。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自信,改善外观和恢复前胸廓的对称性,乳房重建手术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乳房重建手术可以在全乳切除术后立即进行,也可以在患者身体恢复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重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假体(如硅胶或盐水袋)进行重建;另一种是使用自体组织(如腹部、背部或大腿的肌肉和皮肤)进行重建。

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全乳切除术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旨在控制全身范围内的癌细胞,防止复发和转移,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