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重视疫苗科普 助力预防接种
2024-07-05 11:27:04
作者:刘洁
作者单位:邻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直以来,传染病都是威胁大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为了预防疾病的扩散,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控制,疫苗接种便成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因此,做好疫苗的科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疫苗知识进行普及,提高广大读者的认知,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保障身体健康,增强群体的保健意识。 为什么疫苗接种能预防疾病? 研究表明,一旦人体被细菌或病毒侵袭,体内便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抗体。当患者疾病康复后,抗体依然会留滞在患者体内,如若有相同的病毒入侵,便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谓预防接种是采取灭活或减毒工艺对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处理,使受种者机体内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或特异性抗体,提高抵抗能力。由于疫苗中所含的成分有所差异,一旦接种后,极易产生一系列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相对较低,其中一般反应诸多。 如何处理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经疫苗接种后,部分人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少部分受种者会出现轻微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疼痛、硬结、红肿,甚至伴随头痛、乏力、发烧等,此类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通常持续到1~2天便会消失。为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疫苗接种后应当适当休息,多饮水,如若反应过于严重,应当立即就医治疗。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当然,疫苗接种并非是任何群体,一些患有特殊疾病患者不可接受疫苗接种,详情见下文: 免疫异常者 所谓免疫异常是指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治疗中,或采取烷化剂、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致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此类群体不可采取减毒活疫苗治疗。 急性传染病者 针对急性传染病痊愈期患者,可适当推迟接种的时间,待期真正痊愈后方可采取接种疫苗。此外,既往接种疫苗后产生过严重不良反应者,如虚脱、休克、惊厥,应当停止接种,以免引起接种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者 此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如脑炎后遗症、进行性脑炎、癫痫,不宜接种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百日咳抗原疫苗。

因此,以上患者应当提前了解接种风险,以免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 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后,应对各个事项引起注意,即:注意皮肤卫生、加强密切关注、注意饮食清淡、做好对症处理,如下所述: 注意皮肤卫生 接种前一天请好好休息,避免熬夜。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好地接受疫苗,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为降低疫苗接种后感染的发生,应当做好局部皮肤的卫生,避免在接种部位抓挠,不应与生水接触。 加强密切关注 疫苗接种后,还应对受种者的症状做好密切关注,观察其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发热等症状,如若有,应当做好及时治疗,以免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受种者生命健康。 注重饮食清淡 为降低过敏风险发生,接种疫苗后2周内应当减少易过敏、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鱼类、鸡蛋、虾蟹等高蛋白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通常会引起身体不适,严重影响接种效果。 做好对症处理 如若受种者接种后出现全身发热,甚至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应当及时就诊,做好对症处理。针对局部硬结症状,可采取温热毛巾湿敷处理,从而起到消退的作用。接种完成后,请留观30分钟。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注意个人卫生,适当休息。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物,尽量清淡饮食、不饮酒。这样可以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保证接种的效果。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但在疫苗接种中还需对各事项引起注意,对接种后反应密切观察,以免发生风险。通过本次科普教育,相信广大读者对于疫苗接种预防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