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将可能引发高血压脑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等。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
(一)高血压脑病
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常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二)脑卒中
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长期的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形成。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腔隙性梗死。脑卒中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三)冠心病
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硬化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几率。长此以往,心肌梗死几率逐渐提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四)心力衰竭
长期的高血压还会对患者心脏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大的发生,引起心室肥厚和扩张,从而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常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将出现心悸、乏力、气短症状,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五)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长期持续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小球动脉硬化,从而导致慢性肾衰竭发生,严重者还会引起尿毒症。
二、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上述,对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展开了分析,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应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注重合理饮食 为提高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应合理制定日常饮食,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g为宜;补充钙和钾盐,应增加奶类等含钙丰富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含钾丰富的食物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合理饮食可充分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且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适量开展运动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散步、瑜伽等,严格控制运动的强度,以免影响患者的身体负荷。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严格控制体重 高血压与患者体重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肥胖者的患病几率更高,因此,需通过饮食、运动干预严格控制体重,确保血压的稳定。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提升,在生活中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摄入酒精,对心脏、肝脏造成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生气,焦虑,紧张等情绪,对于任何事物均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以此达到预防的效果。 做好自我管理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对血压变化情况密切监测,在测量时应当注意姿势、时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要遵医嘱服药,不可自作主张,擅自用药;血压正常仍要继续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要积极参加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并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