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与营养建议
2024-07-05 11:34:16
作者:区丽萍
作者单位:藤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和营养支持同样重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与营养建议进行科普。

一、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饮食调理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它能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增强免疫力,对抗病原体。感染期间,患者应摄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等,以维持体力。同时,选择易消化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可减轻胃肠道负担,提高营养吸收。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控制病情,加速康复。

二、饮食原则

1.保证热量供应

感染性疾病患者需保证热量供应。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谷类、薯类,快速提供能量。确保足够热量,有助于身体对抗疾病,促进康复。 

2.均衡营养

感染性疾病患者需注重均衡营养。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维护身体正常功能。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类,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适量摄入肉类、蛋类等蛋白质食物,坚果、鱼类等健康脂肪食物。均衡营养提升抵抗力,有助于战胜疾病。

3.饮食清淡

感染性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保留食物原汁原味。多吃新鲜蔬果、瘦肉,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饮食清淡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促进康复。

4.多喝水

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多喝水。发热、出汗易导致水分流失,需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平衡。除直接饮水外,可摄入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汤类,既补水又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三、营养建议

1.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禽类、蛋类等。同时,大豆、豆腐等植物性蛋白也是良好的选择。

2.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感染性疾病患者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锌、硒等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3.适量摄入脂肪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感染性疾病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建议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食用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

益生菌和益生元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感染性疾病患者可适量食用酸奶、发酵食品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等益生元食物。

四、注意事项

1.个体化饮食调理

感染性疾病患者需个体化饮食调理。体质、年龄、病情各异,需与医师或营养师沟通,制定合适饮食计划。考虑营养需求、口味偏好和饮食禁忌,选择易消化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避免特殊禁忌食物,以支持治疗和康复。

2.避免过度饮食

过度饮食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消化与吸收,还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患者需遵循适量、均衡的饮食原则,根据自身需求和消化能力合理安排餐量,避免暴饮暴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同时保持食物的多样性,确保营养均衡,是感染性疾病患者饮食调理的明智之选。

3.注意食物卫生

不洁或变质的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务必确保食材新鲜、烹饪透彻,避免食用街边摊或来源不明的食物。同时,餐具要定期清洁消毒,存放食物的容器应保持干燥、清洁。

五、结论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营养建议及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促进康复进程。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配合治疗也是战胜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