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指的是吸毒人员戒除吸食\注射毒品的毒瘾、恶习,但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在戒毒康复期间仍旧有较高的复发概率,需要家人、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在戒毒康复期间,很多人会出现睡不好、抑郁、头疼等等症状,怎样做才能真正康复,恢复到吸毒之前的身心状态呢?是否可以到医院救治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戒毒方法
常见的戒毒方法包括自然戒断、药物戒断两种。
自然戒断也被称为干戒法或冷火鸡法,指的是强制停掉毒品,辅助生活护理,帮助戒毒人员的戒断症状自然消退,一开始,吸毒人员会出现起鸡皮、汗毛竖起、畏寒颤抖等症状,一般熬过3天后症状便会逐渐减轻,7-10天可基本消失。但该方法需要吸毒人员有较强的意志力,且吸毒时间不长、毒瘾不中,对于毒瘾较重、年迈体弱甚至已经出现诸多并发症的吸毒人员,采用此戒毒方法可能会导致其无法忍受而出现自伤、自残、自杀行为,危及生命。
药物戒断包括递减法、替代法、亚冬眠疗法、中医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指的是戒毒人员在停止服用毒品后利用戒断药物来逐步减缓戒断症状,最终达到药物脱毒的效果。其中,递减法是逐日减轻戒断药物用量,最终达到戒毒、停药的效果;替代法是直接选择作用时间长、人体依赖性低的镇痛药物,替代掉戒毒人员原本吸食的毒品量,限制每日用量直至完全戒毒;亚冬眠疗法指的是在戒毒期间每日为戒毒人员服用一定量的安眠药,让戒毒人员在睡眠中度过戒断症状反应最剧烈的时期,但服用安眠药毕竟有风险,用量一定要谨慎;中医疗法指服用中药汤剂来辅助脱毒,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中西医结合疗法指的是戒毒期间全程服用中药,在戒断症状最严重的是否服用西药控制,起到安全、有效脱毒的效果,常用的西药有激素药物、镇静剂、拮抗剂等。
2、戒毒康复
戒毒治疗包括三个阶段,即脱毒、康复、回归社会,吸毒者在脱毒治疗后,大多数还对毒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依赖,如果无法矫正这种依赖行为,患者会受到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困扰以及吸毒环境的影响,短期内再次复发的风险极高,形成“吸毒-戒断-复吸-再戒断-再复吸”的恶性循环。康复阶段便是巩固脱毒治疗效果、帮助吸毒者脱瘾的重要阶段,能够尽可能降低复吸率,帮助戒毒者尽快回归社会,恢复到吸毒前的正常生活。
要想真正康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戒毒者复吸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生理原因,包括脱毒治疗不彻底、稽延戒断症状两个内容;其二,心理原因,长期吸毒者对毒品有十分强烈的渴求、依赖心理,且吸毒时间越长,心理依赖程度越重,尤其是脱毒后再次受到打击、挫折或精神刺激,会加重复吸的发生机率,这也是“不完整个性理论”中认为的:具有不完整个性特征的人,将吸毒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他们逃避现实与困难,保持情绪与心理平衡的消极应对方式,还有的戒毒者认为偶尔吸一次不要紧,每次偷偷吸毒都高速自己是最后一次,结果一吸再吸,一发不可收拾;其三,社会原因,包括家庭环境、旧友影响、旧环境影响三个内容,调查发现,多数吸毒者的家庭都存在问题,例如父母离异、夫妻不和等,吸毒的原因也包括想要摆脱家庭带来的痛苦,同时还会受到旧友的影响,在与旧日一同吸毒的朋友接触时,很容易受其引诱,重蹈覆辙,或者在回到旧环境中,接触到自己以前的物品,触景生情引起痕迹反射,导致复吸。
在戒断康复期间,很多戒毒者会出现失眠、抑郁、头疼等症状,对此,戒毒者可以到医院救治,除了需要叮嘱戒毒者严格遵医嘱服药,还需要接受完整的心理干预,只有真正从心理上摆脱毒瘾,才能安稳觉,过健康人的生活。心理干预是戒毒康复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在脱毒治疗之后,针对复吸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等,利用行为矫正、情绪调控、人生观教育等方式,逐步减轻戒毒者的反社会情绪,为他们重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的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四种,具体如下:其一,行为疗法,为戒毒者建立一个良好的、适应性的行为模式,给予戒毒者正向刺激;其二,认知疗法,帮助戒毒者重建认知,为其提供心理应对、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戒毒者切实有效的解决个人、家庭等问题,让戒毒者看到离开毒品后的美好生活;其三,家庭干预,在对戒毒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对其家人进行同步心理干预,全方位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戒毒者更多的关怀;其四,生活干预,为避免戒毒者回到过往的环境中触景生情,可以将房屋重新装修,更换居住环境,或直接到外地旅居一段时间。
戒毒者在戒毒康复期间还是睡不好,出现抑郁、头疼等症状,大多是因为刚刚脱毒,神经系统紊乱引起,除了调整情绪与心理,恢复健康的生活、饮食作息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方法,例如采取睡前喝牛奶、听舒缓的音乐等助眠方式,如果头疼症状严重,可以到医院神经科就诊,口服安神补脑液、安定片、参芪五味子胶囊等。但药物终归治标不治本,还是要从心底真正摆脱对毒品的依赖,不过度依赖药物,听取医生的建议,科学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