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完成之后,很多女性都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产后依旧有很多注意事项,尤其要注重盆底康复。女性在孕期和顺产时盆腔受到压迫,引起盆底肌松弛,如果不重视盆底康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给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困扰。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顺产产后大约1/4的女性会患尿失禁,产后42天检查时,有1/5左右的产妇患子宫脱垂,因此每一位产后女性都需要尽早进行盆底修复。
妊娠过程,在子宫增大、胎儿及羊水等重量增加的情况下,盆底肌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加上阴道分娩过程产道极度扩张,盆底肌等支持结构过度伸张或断裂,失去原有弹性,发生损伤,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大,主要包括阴道松弛、尿失禁、子宫脱垂、大便失禁等疾病。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主要有助于预防或者改善上述盆底疾病,为盆底组织血液循环提供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生殖功能,恢复产后性功能,在加强核心肌群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加速产后恢复。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由于胎儿没有挤压产道的过程,对女性盆底肌的损伤相对较小,但产后盆底肌修复,不只针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同样适用于剖宫产的产妇。即使产后没有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做盆底肌修复也能够促进产后恢复,有益于健康。除此之外,中老年女性最好都可以定期进行盆底康复,及时修复受损的盆底,提升盆底支持功能,改善不小心漏尿、尿频尿急、反反复复便秘、阴道漏气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1)盆底肌康复训练。这一项目属于最基础的盆底肌康复项目,常用的康复训练方式以凯格尔运动为主,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配合呼吸,做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的动作,通过这一训练方式达到增强盆底肌功能的效果。
(2)电刺激疗法。这一康复方式主要将专用的电极置入到女性阴道内,启动理疗频谱后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功率,起到刺激盆底肌,促进盆底肌收缩的作用。
(3)生物反馈疗法。将专用的生物反馈探头放入到阴道内,启动专用的仪器,将盆底肌活动过程中的生物信息进行反馈,指导日常训练,帮助患者正确锻炼肌肉。
既然盆底康复这么重要,那么产妇什么时候开始做盆底康复比较好呢?一般情况下,产后42天可以加入盆底肌筛查,之后依据筛查结果,再进行盆底康复。对于已经恢复月经的产后女性,在进行盆底肌筛查以及盆底康复时都需要避开月经期。建议产后女性在产后42天之后尽量早做盆底康复,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对于盆底疾病的改善也更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后女性都适合做盆底康复,主要需要根据盆底肌筛查结果、病史、症状、问卷和相关检查结果而定,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盆底肌损伤的产妇,需要通过手术解决,如果存在盆腔神经、结缔组织受损的情况,只进行盆底康复可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1)确保动作正确。想要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一定要保证在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时,身体姿势以及动作正确,尤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中立姿势,避免弯腰或者伸展过度等情况。与此同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肌肉群完成动作,避免用错肌肉或者用力不当,不仅达不到康复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2)避免用力过度。部分产妇在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认为越用力,康复效果就会越好。其实,盆底康复应当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引起肌肉疲劳或者拉伤。主要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并且要根据身体的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如果感到疼痛或者不适,应该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切不可盲目用力。
(3)坚持长期锻炼。盆底康复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因此需要长期坚持,整体来看盆底康复属于一个渐进地过程。因此,一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锻炼计划,并且保持每天或每周可以定期锻炼。只有坚持锻炼才能够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盆底的功能,从而达到盆底康复的效果。另外,单纯依靠在医院做的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盆底康复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盆底康复效果更持久,平时在家中也要重视盆底肌训练。
总之,盆底健康直接关系到女性的身心健康,产后女性42天后以及中老年女性都应当重视盆底康复,提升盆底功能,守护盆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