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漏尿呢?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在打喷嚏、咳嗽、大笑、运动、提重物时,即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的这一症状称作压力性尿失禁。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漏个尿嘛,没什么大不了,不严重,可千万别误认为这是你“阳过”之后的后遗症。对部分产后女性而言,这其实是分娩之后盆底肌受损带来的后遗症。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大多数是由于怀孕、分娩所造成的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的受压、牵扯和损伤,盆底支撑尿道的筋膜、韧带变得薄弱,继而失去了协助尿道控尿的能力。看似压力性尿失禁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它一样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会让你不敢轻易咳嗽、打喷嚏,甚至无法轻松自在地大笑与下蹲,让我们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进而恐惧社交、害怕亲密……漏尿这件小事,不重视,随着时间的进展,会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盆腔器官脱垂,影响社交,降低夫妻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变差。
这种难以启齿的病症,衍生出了很多偏门的解决方法,但是只会让你的漏尿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人还在期待依靠我们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的同时,少喝水就能少漏尿,同时减少没必要的社交,只要这样,自己依然是“安静的美少女”。且不说喝水少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代谢,大部分的盆底肌筋膜或者神经的损伤,是无法依靠我们身体的自愈能力自行恢复的。另外,很多女性会常备护垫当救星,垫护垫和卫生巾的确是缓解漏尿尴尬的好方式,想必很多女性在刚开始漏尿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垫护垫。殊不知,长期垫护垫,私处被潮湿的尿液“闷着”,容易滋生细菌,诱发尿道炎症、阴道炎症、私处瘙痒、白带异常等妇科问题。
压力性尿失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对于解决轻度压力性尿失禁,首选的是非手术方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1、生活方式干预:例如减轻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制咖啡因摄入、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训练):排空尿液后,舒适地坐着或躺着或站立,收缩肛门(就像尝试阻止排尿或排气那样),起初保持收缩状态3秒,然后放松肌肉,放松时间也是3秒。一开始可以先尝试10次。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可以逐渐延长每次收缩时间至5秒,甚至10秒,放松时间相应延长,同时增加每次训练的循环次数,比如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训练有效果后,可进行快速收缩,迅速收缩盆底肌肉然后立即放松,重复此过程,每次收缩只需1秒,放松2秒,进行10—20次。感觉自己的肌肉控制良好后,可进行长时间收缩,尝试收缩盆底肌肉并保持10秒,然后放松10秒,重复10次为一组。
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保持正常呼吸,避免憋气。动作过程中只收缩盆底肌肉,尽量避免大腿、腹部或臀部肌肉参与。训练频率一般为每日,最好形成习惯,如早上起床后、午休前后和晚上睡觉前。持之以恒是关键,一般需数周至数月才能见到明显效果。如感到疼痛或不适,应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3、盆底电磁刺激:通过电流或磁场刺激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功能,改善控尿能力。
4、药物治疗:使用药物增加尿道的闭合压,如丙米嗪、雌激素、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
轻度到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可首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佳或患者有严重的症状,可能需要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都不能操之过急。盆底肌康复是长期的,目前盆底肌康复还没有一个既迅速又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告诉自己必须要有耐心。想要见到效果,就需要长周期的连续训练以及治疗,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受益。因此,患了漏尿,及早进行盆底康复。其实在我们还未出现任何症状时,同样也可以自己通过坚持凯格尔训练或者专科运动康复训练来预防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等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