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在门诊做电休克治疗有何好处
2024-07-02 14:52:53
作者:戴帷幄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电休克治疗,又称为电击疗法或电抽搐疗法,是一种在精神科和神经科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经过时间验证、对多种精神疾病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通俗易懂地介绍在门诊接受电休克治疗的好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疗法。

一、电休克治疗的基本原理

电休克治疗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大脑施加一定强度的电流,引发大脑神经元的短暂抽搐。这种刺激能够调整神经功能,改善精神疾病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大脑神经递质的释放、修复神经元功能有关。例如,电休克可以影响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发挥抗抑郁、镇静等作用。

二、门诊电休克治疗的优势

1. 快速起效,效果显著

对于严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电休克治疗往往能迅速产生疗效。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长期遭受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相比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通常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针对难治性病例

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的患者,电休克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案。这些患者可能因为病情严重或体质特殊,无法从常规药物治疗中获益。电休克治疗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元,绕过药物代谢的复杂过程,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效果。

3. 安全性较高

在门诊环境下进行电休克治疗,患者可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接受治疗,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门诊治疗通常需要注射适量的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电流强度,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减少住院时间和成本

相比住院治疗,门诊电休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患者可以在家附近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无需长时间住院,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此外,门诊治疗还方便患者及时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电休克治疗的具体疗效

1. 抗抑郁作用

电休克治疗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发挥抗抑郁作用。它可以减轻患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对生活的兴趣和动力。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2. 镇静作用

电休克治疗还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产生镇静作用。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狂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使其更加平静和放松。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或冲动行为的个体来说,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治疗手段。

3. 遗忘效应

虽然遗忘效应听起来不太受欢迎,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却是一种有益的治疗效果。电击导致的记忆性记忆丧失可能有助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遗忘一些痛苦的记忆片段,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心理康复。当然,这种遗忘效应是暂时的,记忆力下降一般在治疗结束后就自行逐步恢复,且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干预。

4. 改善社交功能

电休克治疗还可能对社交恐惧症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整神经功能,电休克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往。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 缓解自杀意念

对于有明确自杀风险的患者来说,电休克治疗可能是一种救命措施。通过快速缓解患者的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症状,电休克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自杀意念,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电休克治疗的注意事项

虽然电休克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身体健康:在接受电休克治疗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虽然电休克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仍需排除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躯体疾病这些危险因素。

2. 充分了解治疗过程:患者应详细了解电休克治疗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副作用,以便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配合和冷静。

3. 遵循医嘱: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休息、饮食和药物调整等方面的管理。

4. 注意心理支持:电休克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患者在治疗后仍需接受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帮助其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

五、结语

电休克治疗作为一种历经时间检验的治疗手段,在精神科和神经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治疗价值。在门诊接受电休克治疗不仅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准备。通过科学的治疗,加快病情的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