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便秘的科普知识
2024-08-01 11:38:10
作者:刘玲
作者单位:马关县中医医院 儿科

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儿童便秘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便秘不仅会让孩子感到身体不适,还可能影响他们的食欲和情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儿童便秘,包括其原因、症状、危害以及有效的调理和治疗方法,特别是中医调护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儿童便秘

儿童便秘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的一种症状。正常情况下,儿童每天应该有 1 - 3 次的排便。但如果孩子每周排便次数少于 2 次,并且在排便时感到费力、疼痛,粪便呈干硬的球状或块状,就可能是便秘了。

二、儿童便秘的原因

1.饮食因素

(1)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过少,导致肠道蠕动减缓。

(2)水分摄入不足:孩子不爱喝水,使得肠道内水分减少,粪便干结。

2.生活习惯

(1)缺乏运动:运动量少,肠道蠕动动力不足。

(2)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按时排便,抑制便意,导致肠道对粪便的刺激敏感度降低。

3.心理因素

孩子在紧张、焦虑、压力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

4.肠道疾病

如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畸形、肠梗阻等。

5.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钙剂、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导致便秘。

三、儿童便秘的症状

1.排便困难

孩子在排便时可能会用力过度,满脸通红,甚至哭闹。

2.粪便异常

粪便干硬、呈球状或块状,有时表面还可能带有血丝。

3.腹胀、腹痛

由于肠道内积存了大量的粪便,孩子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疼痛。

4.食欲减退

便秘会让孩子感到肚子不舒服,从而影响食欲。

5.情绪变化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孩子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四、儿童便秘的危害

1.影响消化吸收

粪便长时间积存在肠道内,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导致肛裂、痔疮

干硬的粪便在排出过程中容易损伤肛门周围的皮肤和黏膜,引起肛裂、痔疮等问题。

3.影响生长发育

长期便秘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4.心理问题

便秘带来的身体不适和排便困难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五、儿童便秘的治疗方法

1.调整饮食

(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南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

(2)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孩子多喝水,尤其是晨起空腹时喝一杯温水。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增加运动量: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坐在马桶上,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

3.心理调节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减轻其心理压力,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4.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开塞露、乳果糖等药物来缓解便秘症状。但药物治疗应在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不宜长期依赖。

六、儿童便秘的中医调护

中医认为,儿童便秘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气血津液亏虚等有关。以下是一些中医调护方法:

1.中医食疗

(1)香蕉粥:将香蕉去皮,捣成泥状,与适量大米一起煮粥,具有清热润肠的作用。

(2)红薯粥:红薯切块与大米煮粥,能健脾益胃、润肠通便。

2.推拿按摩

(1)揉腹:家长用手掌顺时针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每次 10 - 15 分钟,可促进肠道蠕动。

(2)推下七节骨:用拇指从孩子的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自上而下直推,具有泻热通便的功效。

3.中药调理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调理。如麻子仁丸、润肠丸等。

4.穴位贴敷

选用一些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如神阙穴、天枢穴等。

七、预防儿童便秘的措施

1.合理饮食

从小培养孩子均衡饮食的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规律生活

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定时进餐、定时排便的良好生活习惯。

3.适当运动

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

4.注意观察

家长要留意孩子的排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结语

儿童便秘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们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以及必要的中医调护等方法,大多数孩子的便秘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肠道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