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行之有效 
2024-07-02 10:22:09
作者:陈勇
作者单位:郓城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普遍的脊柱问题,通常由腰椎间盘退化或外伤引发。患者常感到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和肌肉力量减弱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针灸近年来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及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

1.腰痛:这通常是最初的症状,且痛感可能会随活动而加剧。

2.坐骨神经痛:因受压迫的神经开始发炎,从腰部一直延伸到腿部,形成锥形痛感。

3.下肢麻木:患者可能会感觉下肢发麻,出现感觉异常。

4.下腹疼痛:部分患者会伴有下腹部的隐痛。

5.行走困难:由于疼痛和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

6.腰椎活动受限:疼痛和僵硬使得正常的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因此,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

1.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能够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内啡肽和脑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灸有助于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升受损组织的营养供应,支持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3.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优化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4.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可以改善神经传导,缓解神经根受压所带来的症状。

传统治疗方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传统医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肌松药是常见的药物治疗手段。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疼痛和缓解肌肉痉挛。然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不良反应。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牵引、热疗、电刺激等手段,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尽管这些方法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效果因人而异,且需要长时间坚持。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是最后的选择。手术的目的是移除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手术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但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依然存在。

针灸治疗的优势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针灸通过特定的穴位插针,以调节人体的经络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有以下优势:

1.缓解疼痛:针灸能有效缓解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从而产生镇痛效果。同时,针灸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和水肿。

2.促进神经修复: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某些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被认为能够增强神经再生的能力,改善下肢麻木和无力的症状。

3.改善整体健康:针灸不仅针对特定症状,还能调理全身功能。针灸在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和调节情绪方面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4.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相比于药物和手术,针灸的副作用很少。正确操作下的针灸治疗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实践

1.经穴刺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相关的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艾灸疗法:利用艾条或艾炷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作用。

3.拔罐疗法: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腰部施行拔罐,产生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针刺配合理疗:将针灸与理疗、推拿等物理疗法结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的疗程通常为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至30分钟。初次治疗后患者可能会感觉显著的疼痛缓解,经过数个疗程后,症状通常会有显著改善。

针灸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其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能显著减轻患者的腰痛、腿麻等症状。通过不断的临床研究与实践,针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领域有了显著进步。然而,针灸治疗并非万能。它更适合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西医的康复训练、理疗等方法相结合,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治疗方案。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