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指在X射线成像设备的指导下进行的直接或辅助治疗,准确、直接到达患处。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治疗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不需要切口、无需伤口或仅需几毫米皮肤切口的情况下完成;创伤最小,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局部麻醉,而不需要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风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最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1.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在脑血管内并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生活中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多为急性,多为中老年患者,症状为偏瘫、语言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分为两类:缺血性和出血性。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后遗症给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脑血管介入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有哪些?
包括:颅内、椎管内的血管性病变,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外动静脉瘘、椎管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以及部分头颈部肿瘤。
3.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禁忌症有哪些?
(1)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2)金属和造影器材过敏;(3)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4)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5)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6)未能控制的高血压。(7)并发脑疝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4.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常见方法有哪些?
(1)血管内动脉溶栓术:血管内动脉溶栓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动脉给予溶栓药物,可以打开患者闭塞的血管。血栓溶解导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导管,可以提高局部溶栓的有效性,加速血栓的消除。(2)动脉血管成形术:这种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很大。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狭窄或闭塞的动脉主要通过手术打开,狭窄动脉的直径可以恢复。主要用于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3)脑动脉支架植入术: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也是一种微创手术。它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常用方法之一,创伤小,恢复快。在手术过程中,支架主要用于支撑血管,可以改善患者的脑缺血等症状。
5.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有哪些?
治疗前:(1)放松病人心情;(2)改善血常规、心电图、胸部X光检查等。(3)尽量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高血压患者,尽量将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如果患者没有高血压,保持自己的血压;(4)通常需要术前禁食,但可以继续服用降压药和口服药物。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通常需要禁食4小时,并在手术前定期做好准备。(5)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肝功能达到Child C级,则禁止进行血管介入。
治疗后:(1)确保患者有充足的营养和低盐、低脂、清淡的饮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缓解食物对脑血管壁的刺激。(2)积极落实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如果存在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重要的是将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3)正确认识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避免过度疲劳,树立战胜疾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信心,为长期治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