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为艾滋病,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发的,属于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既属于关注度较高的医学问题,同时也是较为突出的社会层面问题。现阶段,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发生率有显著增加,据相关统计结果证实,15~24岁的青年学生每年新发病例不低于3000人,而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染的高危群体。大学生一旦感染艾滋病,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就业,同时对家庭及社会稳定也十分不利。虽然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但是仍需要加强艾滋病健康宣教,增加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储备,提升疾病认知,了解疾病危害,增强艾滋病防护能力,保护自身的同时也积极影响他人,共享健康。
艾滋病危害
艾滋病属于具有极大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男女皆有发病可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艾滋病发病率为54935例,在法定传染病中占比0.70%。死亡19619例,在发病传染病死亡人数中占比78.35%,证实艾滋病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艾滋病感染早期主要症状为发热,还可以合并皮疹、关节疼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盗汗、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病毒持续复制,会明显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和皮肤受累,会明显增加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发生风险。外加长期的机体消耗,最终会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此外,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艾滋病感染患者会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正常生活和社交也会受到明显限制。
艾滋病传播途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羊水、乳汁以及胸腹水和脑脊液中,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传播、母婴传播三种,三种传播途径中,以性接触传播占比最高。如果和艾滋病患者共同生活学习或是工作、共同进餐、正常接触、接触患者汗液/泪水/尿液/唾液均不会有感染的可能,而且即便是同处一室,蚊虫叮咬也不会造成艾滋病的传播。其原因在于,艾滋病病毒一旦离开了感染体,较短时间内就会死亡,而且不能在空气、水或是食物中存活,并且还要有足够多的病毒才能造成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证实,艾滋病患者新鲜血液200微升进入到他人体内,才会导致感染。
大学生为什么属于艾滋病高危群体
大学生从年龄上处于性活跃阶段,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提升。但同时,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全面的性安全知识,对艾滋病、性病等防护意识不强,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低。我国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中,约有90%是因性接触感染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感染后,会有几年甚至十几年潜伏期,这个阶段内感染者体内携带病毒,但是没有典型症状和表现,并不自知已经感染艾滋病,会无意识地传染给他人。
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
首先需要多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强化防护能力;同时需要培养正确的恋爱及性观念,杜绝不安全性行为;抵制毒品,特别是不要和别人共用注射器,进入娱乐场所要加强防护,避免酒醉或是意外服用药物后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尽量不文身或是刺青,特别是图便宜到不正规店铺文身会增加血液感染风险;不借用他人的剃须刀、牙刷等物品;正常恋爱或是有性行为时,务必全程使用安全套,目前艾滋病没有疫苗,规范使用安全套属于阻隔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佳方法。
艾滋病暴露后处理措施
如果有高危艾滋病暴露风险后,例如和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可能被有艾滋病患者血液尖锐物品刺破、艾滋病患者血液进入到口腔眼睛后,首先利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碘附或酒精消毒,有条件者,在事发后的24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最长用药时限为72小时,超过72小时用药也不具备阻断作用。艾滋病自助检测试剂1次并不能确诊,最终确诊必须到医院、疾控中心等专业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和诊断。
艾滋病危害极大,但是疾病可预可防,青年大学生需要提升疾病认知,洁身自爱,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