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沉默的杀手——“慢阻肺”如何科学护理延长寿命?
2024-07-12 16:57:52
作者:杨美叶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数百万人的生活,并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而我国已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且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目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慢阻肺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掌握了许多有效的科学护理方法,如药物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从而延长生命。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吸烟是导致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会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加速肺部功能下降,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或粉尘)、室内空气污染、家族史等。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COPD,轻度患者表现出轻微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运动或体力活动时出现轻度咳嗽和咳痰,肺功能测试(如FEV1)显示轻度气道阻塞,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中度患者呼吸困难较轻度程度更为显著,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能感受到,肺功能测试显示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FEV1降低;重度COPD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甚至简单的步行也会感到困难,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加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测试显示明显的气道阻塞,FEV1显著降低;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极其严重,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存在明显呼吸困难,常常需要依赖氧气供应,肺功能测试显示严重的气道阻塞,FEV1显著降低。                                                                                             

二、慢阻肺的科学护理

1.药物管理。针对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的COPD,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肺功能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并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慢阻肺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通过扩张气道,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吸入式或口服式的支气管扩张剂,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控制气道炎症、减少黏液分泌,从而减轻气道阻塞和呼吸困难。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免疫抑制等,使用期间需遵医嘱调整剂量和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慢阻肺合并感染的患者,及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感染,预防病情恶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度使用。    

2.营养支持。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能量消耗情况,建议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足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营养补充剂来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粉、维生素片等,但需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补充剂,并注意避免过量摄入。在日常饮食方面,应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包括推荐食物选择、饮食习惯调整、食物烹饪方法等,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提高营养摄入的效果。

3.心理护理。慢阻肺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倾诉,关心其感受和需求,表达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心。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包括呼吸训练、药物使用方法、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能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慢阻肺作为一种沉默的杀手,不仅会影响患者呼吸功能,还对其心理和社交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疾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护理手段,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