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恙虫病: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及防范要点
2024-07-10 01:43:24
作者:石宜兰
作者单位:枣庄市立医院
在我们身边众多疾病中,隐藏着一种不太为人熟知却可能带来严重危害的疾病——恙虫病,恙虫病或许并不常被提及,它悄无声息地潜伏,一旦发作,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它所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为恙螨幼虫。了解恙虫病的危害,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了解恙虫病的相关知识,掌握防范要点,对于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科普其潜在的危险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恙虫病的概述

1、定义与病原,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恙螨幼虫为其主要传播媒介。恙虫病东方体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繁殖,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随后,病原体释放入血,形成菌血症,进而扩散至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引发多系统的病变。

2、流行区域与季节,恙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多见。发病季节多集中在夏秋季,尤以 6 - 10 月为高峰。

二、恙虫病的症状

1、发热,多为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可达 39 - 40℃以上,常伴有畏寒或寒战。

2、焦痂与溃疡,这是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恙螨幼虫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疱,破裂后形成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不痛不痒。

3、皮疹,多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

4、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如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可伴有疼痛和压痛。

5、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咳嗽等全身症状。

三、恙虫病对身体器官的损害

1、心脏损害,恙虫病可能导致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

2、肺部损害,肺部受累常见,可引起肺炎。患者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阴影。

3、肝脏损害,肝脏是恙虫病容易侵犯的器官之一,可能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4、肾脏损害,引起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5、神经系统损害,脑炎、脑膜炎是恙虫病神经系统损害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6、血液系统损害,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四、恙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发现焦痂、发热等典型症状,结合流行季节和地区,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病原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2、治疗措施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

(2)药物治疗:多西环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是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药物。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五、恙虫病的防范要点

1、避免草丛逗留,尽量避免在草丛、灌木丛等恙螨滋生的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或逗留。如需进入此类区域,应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和裤脚、戴帽子等。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恙螨叮咬的机会。

3、环境清理,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周围的杂草和灌木丛,减少恙螨的栖息地。

4、宠物防护,宠物容易携带恙螨,要定期为宠物洗澡、驱虫,避免宠物接触草丛。

5、旅游防护,到恙虫病流行地区旅游时,要加强防护意识,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防护准备。

6、及时检查,从草丛等高危环境回来后,要及时检查身体,尤其是腋窝、腹股沟、腰部等隐蔽部位,若发现可疑焦痂或皮疹,应及时就医。

恙虫病虽然隐匿且危险,但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保障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防范恙虫病这一潜在的威胁,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