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幽闭恐惧症
生活中确有这样极小部分群体在特定的场合情境里,如:密闭空间或拥挤的场所表现出恐惧、惊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焦虑、出汗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强迫行为、逃避、窒息缺氧、昏厥、有濒死感等症状,一旦离开这种环境,患者的生理和行为都会迅速恢复正常。
密闭空间恐惧症(claustrophobia),属于场所恐惧症的一种,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与一般可调节的紧张与焦虑不同,表现为不合理的害怕,且行为不可自控。
幽闭恐惧症错综复杂的诱因
生物学因素
幽闭恐惧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几率,有学者发现特定的恐惧症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影响编码应激调节神经元蛋白的单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幽闭恐惧症,该类人群的某些神经细胞突触后受体比普通人更加敏感。
成长经历与家庭教育因素
幽闭恐惧症可能始于孩童时的心理创伤,过分严厉、教条、粗暴的家庭教育,孤独、压抑、不愉快的成长环境或重大的生活变故等。
个人、社会环境因素
个体长期或严重的心理压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过度的媒体暴力报道,事故或灾难幸存,长时间封闭空间被困经历(如电梯),均可能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而诱发幽闭恐惧的发生。
幽闭恐惧症有哪些危害性影响?
拥有重度幽闭恐惧的人乘坐飞机、狭小的电梯、拥挤的地铁等;独处的小空间或上锁的房间、低矮的地下室、黑暗的隧道等;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眼科手术等医疗操作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及表现的不适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如何帮助、舒缓、克服跟治疗幽闭恐惧症?
暴露疗法
也叫脱敏疗法,在有心理辅导的基础上,有意地将自己逐步暴露于封闭空间或惧怕的环境中,开始时可以从较大、较短时间的封闭空间开始,逐渐增加暴露的时间及压缩暴露的空间,让身体及心理实现逐步“习惯化”。
心理干预与行为训练
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学习如何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恐惧思维,正念与美好情境冥想,寻找内心的安宁,进行默念计数、诵经、唱歌等行为实验及注意力转移来逐步减少恐惧感。
药物治疗与身体锻炼
必要时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增加户外社交及体育活动,通过锻炼改善身体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放松。
环境调整与社会支持
在必须进入的封闭空间下,如磁共振检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过程解析、减少噪音干扰、提供家属陪同等方式进行;鼓励与家人、朋友、同事及其他恐惧症对象分享经验及恐惧感受,以寻求理解与支持,减少孤立感。
幽闭恐惧症应避免从事哪些职业?
特殊兵种如潜艇员,航天员、飞行员及空乘人员,采矿作业或隧道施工,长途货运或出租车司机,以及其它有可能将自己较长时间暴露于封闭或狭窄空间的职业均不适合从事。
幽闭恐惧症是“病”吗?
幽闭恐惧症跟密集恐惧症、恐高症、晕血/针症一样,是恐惧症中众多分类中的一种,只是它的大众“知名度”不高而已,少有人知,因为只要不在特定诱发情境及场所暴露,跟正常人无异。确切的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害怕和恐惧的地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因此,不必过度界定或纠结它是不是“病”,当你的周围出现这样的人群时,切不可投以诧异的眼光,施以“胆小、怕死、懦弱”等恶意标签;相反,我们更应该以关怀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去帮助他度过这个“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