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季节更替属于阴阳交替之时,比如说夏季和秋季的交接就是阳气渐衰阴气渐涨的时候,人体也要相应做些改变,也就是所谓的“天人相应”。当人体的调节能力不足,没办法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就非常容易被六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侵袭肺部,也就是我们所见的新冠、流感、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肺脏功能失调,而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
中医治疗咳嗽讲究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因此,在对久咳不愈的诊疗时要分型证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风寒型
临床表现:久咳不愈,痰白易咳,伴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舌苔白腻,脉浮紧。病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治疗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生姜组成;止嗽散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组成。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中医适宜技术:呼吸贴:贴于天突、肺俞、定喘、大椎穴位。食疗:葱姜白萝卜羹。葱白两段,生姜2—3片,白萝卜3片,适量冷水,文火熬制10分钟。建议每天1次,连续服用3天。
2.风热型
临床表现:久咳不愈,痰黄稠厚,咳嗽声嘶,咽痛,口干,面红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病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方剂:银翘散加减:连翘,双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中医适宜技术:小儿推拿。按摩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别按揉、叩击、平推,3到5分钟;清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由腕向肘推动,3到5分钟;清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条直线,即为天柱骨。操作时,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自上而下直推,亦可拍打或刮痧,以皮肤局部潮红为度。食疗:罗汉果雪梨水。将秋子梨或雪梨洗净,在近1/3处把“梨盖”切掉,取出梨核,将直径2厘米左右的罗汉果核放进去,盖上“梨盖”,蒸煮10—15分钟。建议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3.肝火犯肺型
临床表现:急躁易怒,咳嗽痰黄,口苦,头晕,面红。病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治疗方剂: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蛤粉,青黛。食疗:雪梨百合银耳汤。银耳和百合泡发,将银耳发黄的根部去掉,并切成小块。砂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后加入银耳;再次开锅后转中小火煮20分钟,放入百合;再用中小火煮20分钟,放入冰糖,下梨块,煮10分钟后关火,不开锅盖焖10分钟后便可食用。
4.肺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久咳不愈,痰少咳频,声音低沉,气短乏力,面色憔悴,舌淡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病机: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治疗方剂:人参保肺汤加减:人参,桑白皮,五味子,青皮,橘红,知母,天冬,地骨皮,甘草,生姜
5.脾虚型
临床表现:久咳不愈,痰多易咳,味淡纳差,腹胀腹泻,舌淡胖嫩,脉缓。病机:脾虚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治疗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莲肉,陈皮,法半夏,砂仁(后下),桔梗,大枣。
关于久咳的患者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肥甘厚味或辛辣过咸,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寒性咳嗽远离寒凉食物;热性咳嗽要远离热性易上火的食物。日常饮食可以适量加入白萝卜、山楂、山药、小米、莲子、大枣、玉米等,强健脾胃。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平时可按摩列缺、合谷、足三里穴位用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