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穿刺?
首选明确肾穿刺是一种检查,不是一种治疗。它是通过有创性的穿刺方法,得到病人的少量的肾脏组织(一般约 0.5-1.5 cm 长,取1-2条),进行相关的病理检查。
临床已经诊断了慢性肾脏病,为何还要行肾穿刺?
临床诊断的慢性肾脏病,根据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多少,一般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对于大量蛋白和低蛋白血症患者,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这仅仅是一个临床的区分,它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肾病综合征,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也有可能引起肾病,叫糖尿病肾病,它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样,也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但两者的治疗完全不一样,糖尿病肾病不需要激素,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多数情况需要用到激素。就算都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它的病理分型还分为五种,这五种类型,有些可以单用激素,有些还必须用免疫抑制剂,有些容易缓解,有些预后本身就差。以上这些信息,不做肾穿刺,是难以准确获得的。
慢性肾脏病患者一定要行肾穿刺吗?哪些情况需要行肾穿刺?
前面我们说了肾穿刺非常重要,但也不是说每个病人都必须行肾穿刺。比如临床指标可提示病理类型(如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提示膜性肾病),肾穿刺结果可能并不会改变治疗方案,可以不做肾穿刺,再比如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儿童,因病理类型常为微小病变,可以先治疗,若效果不好再考虑肾穿刺。需要行肾穿刺一般有以下情况:1、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成人,建议明确病理类型;2、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或使用沙坦或普利类药物3月以上,但尿蛋白无法控制在1g以内。3、不明原因的肾功能衰竭,尤其是短时间内出现肌酐升高;4、可能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肾病,但临床无法明确病因。
肾穿刺对身体有害吗?会加重肾脏病吗?
肾脏是个毛细血管团,如针刺破皮肤一样,肾穿刺会导致肾脏表面出血,但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会快速凝血,出血量非常少,偶有出现肾包膜周围小血肿,术后1周内可自行吸收。目前肾穿刺技术已十分成熟,严格掌握穿刺适应症及禁忌症,规范操作,病人配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大出血、继发感染)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一般来说,肾穿刺本身不会对身体健康,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因为我们正常人一个肾脏有100 万个肾小球,一般肾穿刺会取处10-30个肾单位,这个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哪些情况不能行肾穿刺?
肾穿刺毕竟是一个有创性的检查,有一定的禁忌症,分为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1、明显的出血倾向(包括目前正常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患者);2、不配合的患者(如精神异常);3、明显的肾脏萎缩;4、孤立肾。相对禁忌症:1、活动性肾盂肾炎;2、异常位置的肾脏;3、未控制的高血压;4、过度肥胖(穿刺困难);5、高度腹水;6、剧烈的咳嗽、腹痛、腹泻,严重的贫血、心功能不全等。
肾穿刺术前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术前:患者需自行趴在病床上练习憋气,争取憋气20秒以上。操作前需排空小便,不要吃过饱(趴下会不舒服)。
术后:需绝对卧床,仰卧位,腰部制动6小时,无并发症,6小时后可以翻身侧卧,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术后多饮水,观察尿液颜色。2周内不要弯腰(如弯腰洗头)。1月内禁止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当然,临床情况比较复杂,治疗也需个体化,需要病人与大夫之间良好的沟通。充分了解肾穿刺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后,尽早做出决定,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