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也叫做震颤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高发于中老年群体。
2 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
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暂时还没有确切可靠的临床或检测手段来确定其病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 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目前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3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
包括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①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主要是动 作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手指精细动作障碍,书写 字迹弯弯曲曲,越写越小呈“写字过小征”;系鞋带、 解纽扣、持筷夹物等精细动作不能顺利进行;面肌 强直、运动减少致表情缺乏,眼球凝视,眼球运动不 协调,眨眼少,呈“面具脸”。由于口、舌、腭及咽部 肌肉运动障碍,自动的吞咽唾液动作消失,使唾液 难以咽下,可致大量流涎,而患者的唾液分泌并无 增加。病情严重时可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 含糊不清、音量降低、语言单调、平坦而无韵律,有 时有加速倾向,呈暴发性语言。
②静止性震颤:早期表现为静止性震额,多从 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常为规律性的手指屈 曲和拇指对掌动作,呈“搓丸样动作”,逐渐发展到 同侧下肢与对侧上、下肢体,呈N字形进展。震颤 频率为4~6Hz,随意运动时减弱或消失,疲劳、紧张 及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睡眠时停止。努力控制可 暂时抑制震颤,但持续时间较短,过后震颤反而加 重。到晚期随意运动时震颤也不减弱或消失,而演 变为经常性震颤,影响日常生活。少数患者可不出 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轻度姿势性震颤。
③肌强直:由于协同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均增 高,出现伸、屈肌张力都增高,受累肢体运动缓慢, 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有均匀的阻力,呈“铅管样强 直”。若合并有震颤时,被动伸屈关节时在均匀阻 力上出现断续停顿的“齿轮样强直”。面部、颈部、 躯干及四肢肌肉均可受累。肌强直严重者可引起 肢体的疼痛,称为痛性痉挛。
④姿势平衡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特殊姿 势:全身呈前倾屈曲体态,头颈部前倾,躯干俯屈、 肘关节屈曲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行走 时缺乏上肢前后摆动等联合动作及姿势反射减少 直至丧失,容易跌倒。步态障碍早期表现为下肢拖曳,逐渐发展为起步困难,想迈步但迈不开,双足似 黏在地面上一般,一旦迈开后即可行走,一停步会 再次出现起步困难,称为“冻结步态”。或迈开步 后,即以极小步伐(小碎步)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 能及时转弯或停步,称为“慌张步态”。 非运动症状: 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顽固性便秘,可能 与肠系膜神经丛的神经元变性导致胆碱能功能降 低,胃肠道蠕动减弱有关;尿频、排尿不畅、尿失禁, 阳痿;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汗液 分泌增多或减少;头面部皮脂分泌增多呈“油脂面 容”,伴有脂溢性皮炎倾向。
②精神障碍:多数表现出无欲和迟钝的精神状 态,近半数患者抑郁,常伴有焦虑、淡漠、疲劳。有 15%~30%的患者逐渐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以 及幻觉、妄想及冲动控制障碍。
③睡眠障碍:可有失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 障碍(RBD)、白天过度嗜睡(EDS)等;有些患者夜间 睡眠可伴有不宁腿综合征(RLS)、睡眠呼吸暂停。
④感觉障碍:80%~90%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现 嗅觉减退,常会有肢体麻木、疼痛等。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远远超出简单“手抖”的表象,而是涉及多个身体系统和功能的衰退与异常。帕金森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这些关键细胞逐渐死亡或失去功能。该疾病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家庭关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