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不可逆且致盲!谈谈“视力的小偷”——青光眼
2024-07-05 11:15:39
作者:周建勋
作者单位: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在眼科疾病的众多“黑手”中,青光眼因其隐匿性强、致盲率高,被形象地称为“视力的小偷”。很多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发现自己的视力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甚至永久失明。那么,青光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危险?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一、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这一眼科领域的“隐形杀手”,其本质是眼内压力(眼压)的异常升高,进而对视神经造成持续性的压迫与损害。在正常状态下,眼球内部充满透明的房水,负责为眼球提供必要的营养并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但青光眼患者由于房水排出受阻,导致其在眼内积聚,形成高眼压状态。长期处于高眼压状态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切割视神经纤维,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甚至完全失明。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及先天性青光眼等。每种类型的青光眼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青光眼的认识和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眼部结构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二、青光眼的危害: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失

青光眼之所以令人恐惧,关键在于其导致的视力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视神经受到严重损害,即使通过积极的治疗也无法恢复已经失去的视力。这种视力损失通常是渐进性的,患者在早期可能仅感到轻微的视力模糊或视野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将愈发明显。最终,患者可能只能保留中央视野的一小部分,而周围视野则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此外,青光眼还可能引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剧视力损害的程度。因此,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三、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谁更容易中招?

青光眼与青光眼家族史、年龄增长、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或远视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眼压波动;生活习惯不健康(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抗抑郁药等)也可能对眼压产生影响。此外,某些眼部结构异常的人群也更容易患上青光眼。例如,眼球轴长较短、前房较浅或晶状体位置异常等都可能增加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因此,对于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预防青光眼的。

四、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与诊断:细微之处见真章

虽然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除视力模糊、眼部胀痛、虹视现象以及视野中有暗点或暗区等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降低等表现。这些症状虽然轻微且不易察觉,但却是青光眼早期的重要信号。

为了准确诊断青光眼,医生通常会采用专业的眼科检查手段。其中,眼压测量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测量眼内压力的高低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青光眼的风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高眼压患者都会患上青光眼,也并非所有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都会升高。因此,医生还需要结合眼底检查、视野检查以及眼部超声检查等多种手段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眼底检查是观察视神经和视网膜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生通过专业的眼底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视神经的颜色、形态以及视网膜的血管分布情况等信息。视野检查则是评估患者视野范围是否有缺损的关键方法。通过让患者注视一个固定点并观察其能够看到的范围大小及形状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视野缺损的情况。此外,眼部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眼球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

青光眼作为“视力的小偷”,其隐匿性和致盲性不容小觑。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展,保护视力。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关注眼部健康,远离青光眼的威胁。记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青光眼致盲的关键!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