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老年糖友们应如何控糖?
2024-07-05 14:26:03
作者:朱荣娣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中心卫生院
无论是65岁以前诊断的糖尿病,还是65岁以后确诊的糖尿病都属于老年糖尿病。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具有增龄效应。我国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统计已达到30.2%,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

老年糖友的特点

多数老年糖友的症状不典型,无明显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其次,老年糖友合并症、并发症多,甚至以并发症/合并症为首发表现。如不及时干预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甚至截肢等并发症。另外老年人由于神经反应性减弱,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下降、敏感性差,更易发生低血糖。还有老年人的视力、认知、行动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

老年糖尿病“控糖”注意事项

一:合理的饮食建议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大多数老人有口腔问题,比如牙齿缺损、口腔疾病等,就使得老年糖友在饮食上受到更多限制,适当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今天与大家分享以下原则帮助老年糖友合理安排膳食,以便控制血糖达标:

1、食物多样,均衡营养:遵循平衡膳食做到食物多样,是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础。不同的主食、动物性食物、水果、蔬菜换着吃。

2、能量适宜,控制体重:注意监测体重变化,用体质指数(BMI)评判,应控制在20~25kg/m2左右,男性腰围不要超过90cm,女性腰围不要超过85cm。

3、主食定量,不宜过多:要多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胃肠功能紊乱的老年人要避免膳食纤维的过多摄入。老年糖友发生肌少症的风险较高,应避免过度限制能量摄入,同时应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

4、规律进餐,合理加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计划餐次,尽量固定用餐时间,定量进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应注意吃饭宜细嚼慢咽,同时调整进餐顺序,先汤菜、后主食,帮助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辛辣食物和烟熏食物,不饮酒,保持血脂、血压在理想水平,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二:适度运动锻炼

运动有助于控糖,还能愉悦心情、强壮筋骨。老年糖友运动时要规律适度:首先保证运动安全防跌倒,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救使用;日常坚持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助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防止骨质疏松;建议老年糖友运动量力而行,首选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段是餐后1h,运动时间约20 分钟,如散步、广场舞、打太极拳等。此外,抗阻训练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可通过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抗阻训练。

三: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糖友应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另外还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但严格的血糖控制带来低血糖风险增高。低血糖易导致心肌梗死、跌倒,甚至昏迷、死亡等,而反复发生严重低血糖会导致老年糖友的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因此老年糖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控制目标。

四:注意用药安全

老年糖友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选择简便、依从性高的药物、降低多重用药风险、权衡获益风险比避免过度治疗;同时关注肝肾功能、心功能、并发症等因素。

必须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不得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应注意降糖药物的不同服用时间。如有的口服药是饭前服用是为了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有的药是饭中服用为了中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起到不升高血糖的作用;还有的人打胰岛素。那无论怎么样治疗,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老年糖友更需注重科学管理和预防糖尿病带来的风险,通过自身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规范用药、定期监测,把健康放在首位,这样才有利于长寿。让糖尿病尽可能与您“形同陌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