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是常见骨折疾病,多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多种原因导致。骨折有剧烈疼痛症状,患者骨折发生之后其部位会有明显肿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不同面积瘀斑。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案,可迅速复位骨折部位,改善关节状态。但要保证手术效果,还需做好护理工作,让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情绪管理
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需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首先,在患者入院之后第一时间迎接患者,通过热情耐心的服务减轻患者的精神恐惧与身心焦虑,耐心讲解医院治疗方法,获得患者的认可与配合,改善护患关系。在手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四肢骨折这一疾病,强调手术对骨折这一疾病的积极作用,列举手术优势及手术安全性,减轻患者对手术产生的抵触情绪。还可邀请同类患者现身说法,和患者沟通交流,分享治疗经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以积极心态迎接手术,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手术前还需再次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若患者存在焦虑不安以及心跳加快等不适,甚至有肌肉紧缩表现,不仅要积极安慰,还需及时播放温柔舒缓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减轻不良情绪。手术结束后也需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以良好心态迎接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健康教育
患者认知水平决定着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效果,所以要结合患者实际需求进行认知护理。术前主动发放四肢骨折知识图册,安排患者参加四肢骨折康复座谈会,播放患者的四肢骨折科普视频,持续提高患者对四肢骨折、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知识的掌握度,全面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鉴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所以需加强认知护理,向患者主动介绍术后康复方案、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积极性、主动性与配合度。另外,还可提供康复视频给患者观看,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阅读公众号中的四肢骨折知识,尤其是术后康复知识,包含饮食注意事项、锻炼注意事项、作息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知识掌握度,约束不良行为,最大程度上改善躯体功能,尽早恢复健康。
疼痛管理
患者入院时与手术后均伴有明显疼痛症状,可导致身体发生应激反应,不利于疾病早期康复,甚至会延缓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有效减轻疼痛症状,需加强疼痛护理。尽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等进行疼痛症状评估,明确疼痛严重程度、确定疼痛部位,基于疼痛评分提供相应护理服务。若患者可耐受疼痛,以音乐疗法以及转移注意力等为主。若患者疼痛耐受度较低,可联用药物镇痛与物理镇痛。药物镇痛是基于疼痛严重程度,提供适量镇痛药物,准确应用药物,监测药物效果,评估是否有异常,并结合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调整用药剂量。物理镇痛是在明确疼痛部位后,利用软枕垫高患者患肢,通过冰块进行患肢局部冰敷,从而减轻患者的患肢水肿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若患者疼痛因肌肉痉挛诱发,通过按摩以及热疗等方法缓解。
结束语
四肢骨折发生后,需尽早确诊,明确患者的骨折严重程度,确定患者的骨折部位,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为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需做好护理工作,积极通过各项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为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