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暑患者急诊处置你了解吗? 
2024-07-17 16:22:35
作者:文鹏
作者单位:衡东县人民医院

炎炎夏日,随着气温的攀升,中暑成为我们不得不防的健康隐患。中暑不仅会让人感到极度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当中暑突然降临时,你知道该如何进行急诊处置吗?

认识中暑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以分为:

1.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率极高。

中暑的急救处置原则

1.移: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紧身的衣物,让患者平躺,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2.敷:用凉湿毛巾敷于患者的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走行处,或使用冰袋进行局部降温。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冷水轻轻喷洒或擦拭全身,但注意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3.饮: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鼓励其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如葡萄糖水、生理盐水或温清水等,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切勿强行灌水,以免发生误吸。

4.送: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继续进行物理降温等初步处理。

中暑的预防措施

1.注意环境温度:中暑多数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的。因此,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停留,特别是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如11:00-15:00)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应尽量选择阴凉处作业,并适当缩短工作时间。

2.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应使用遮阳伞、戴宽边遮阳帽,并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射,防止因皮肤温度过高而引发中暑。

3.补充水分:中暑与体内水分过少密切相关,即使在室内也应定时饮水,外出时更要随身携带水壶,确保随时补充水分。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橙汁、绿豆汤等,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4.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免疫力,从而预防中暑的发生。晚上应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确保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应对高温环境。

5.调整饮食: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预防中暑。同时,应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6.穿着适宜:在高温天气下,应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以便身体散热。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深色衣物,这些衣物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增加中暑的风险。

7.减少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会增加中暑的风险。应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剧烈运动。如果必须运动,应选择阴凉处进行,并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和时间。

8.备好防暑药物: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备一些预防中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应立即服用这些药物并寻求医生帮助。

中暑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急诊处置方法,就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帮助。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分享,大家能对中暑的急诊处置有更深入地了解。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