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理健康:科普认识抑郁症,走出阴霾
2024-07-16 16:48:24
作者:农照美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预防保健科
一、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其核心特征是持续的低落情绪和对日常活动兴趣的丧失,患者常感到精力不足。这种情绪状态通常伴随着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持续的悲伤或空虚感、对以往喜爱的活动兴趣的减退、睡眠问题如失眠或过度睡眠、食欲和体重的显著波动、身体疲劳以及活力下降。另外,患者还会遭遇集中注意力和决策的困难,感到自我价值低下或有过度自责的倾向,甚至出现反复的死亡或自杀念头。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需要及时识别和专业治疗。

二、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抑郁症,那么其他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会相应提高。这也会是因某些遗传变异影响大脑中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系统,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的水平,这些神经递质对于情绪稳定至关重要。遗传因素还与个体对压力的敏感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有关。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的风险因素,它通常与其他生物化学、环境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是否发展为抑郁症。

2生物化因素

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化学物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影响我们的情绪、动机和认知功能。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或平衡出现异常时,也会导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例如,5-羟色胺水平的降低常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增加其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从而改善情绪。

3环境因素

长期的压力、创伤或负面生活事件,如失业、财务困境、人际关系问题或亲人的丧失,都可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压力源可以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有效应对策略的个体,持续的压力逐渐累积,增加抑郁症的风险。此外,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如虐待或忽视,也会在成年后引发抑郁症。

4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如悲观主义、完美主义或低自尊,可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这些性格倾向可能导致个体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有更消极的预期和反应。同时,应对机制的不足,如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巧或逃避现实,也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如果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例如自我隔离或过度沉思,从而会加剧情绪的低落。

三、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抑郁症的诊断通常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依据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改善情绪。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模式。

3生活方式的调整: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情绪。

4社会支持:来自家庭、朋友和专业团体的支持对抑郁症的康复至关重要。

四、走出阴霾的方法

面对抑郁症,以下方法有助患者走出阴霾:

1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寻求医生或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2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保持社交联系: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避免孤立自己。

4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参与工作、学习或志愿服务等活动,可以提供目标感和成就感。

5学习放松技巧:通过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练习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6避免自我批评: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个人的失败或弱点。

7设定小目标:通过实现小目标来逐步恢复自信和动力。

8记录感受和进展:通过日记或其他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治疗进展,有助于自我观察和调整。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通过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我们可以减少对患者的误解和歧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通过科普教育,我们鼓励患者积极寻求帮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步走出阴霾,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