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也称为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损伤。部分老人因长期患病和伤残而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不能自理,需要长期卧床休养,生命及生活都遭受严重的威胁。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由于活动受限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压疮的发生风险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长期卧床靠人压疮的预防措施。
导致压疮形成的原因
1.营养不良。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如果长期营养失衡,会导致机体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状况,从而引起身体过于消瘦。皮肤与骨头之间缺乏弹性,也容易形成压疮。
2.长期卧床。由于老人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骨头突起部位长期受到压迫,皮肤和皮下组织受损,引起压疮。
3.基础疾病。老人容易患有部分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老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从而引发压疮。
4.皮肤刺激。老人的皮肤长时间受到尿液、粪便等刺激,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压疮。
预防卧床压疮形成的措施
压疮的发生不仅会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引发感染、败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老人的生命健康。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防止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压疮形成的措施具体如下:
1.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基础措施。应定期为老人清洗身体,特别是在出汗较多或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及时清洁。清洗时,应使用温和的洗涤剂,避免食用刺激性的化学产品。此外,还要保持床铺的整洁和干燥,防止潮湿环境对皮肤的不良影响。
2.定期翻身。为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应定期为卧床老人进行翻身变换体位。建议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并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和舒适度来调整体位。翻身时,应确保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剪切力。
3.营养支持和水分补充。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摄入是保持皮肤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卧床老人来说,由于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减退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脱水现象。因此,家属及护理人员应确保老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必要时可通过口服补充剂或静脉输液来满足需求。
4.避免摩擦和剪切力。摩擦和剪切力是压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护理卧床老人时,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翻身或移动老人时,应使用适当的抬举技巧,避免直接拖动或拖拉;在更换床单或衣物时,也应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过度摩擦皮肤。
5.加强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存在压疮风险或已经发生压疮的老人,应加强康复治疗和护理工作。这包括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保持床铺整洁干燥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关节活动等,以提高身体的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6.使用支撑性床垫。使用支撑性床垫可以有效降低卧床老人发生压疮的风险。这种床垫能够根据老人的身体形态和重量分布提供均匀的支撑力,减少局部压迫。家属可以根据老人的具体需求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支撑性床垫,如空气垫、记忆棉垫等。
7.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是预防压疮的重要环节。家属可以通过观察老人的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关注老人的体重变化、肌肉力量、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结语
压疮会给卧床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卧床老人压疮的预防措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皮肤清洁、定时翻身、均衡营养、避免摩擦和剪切力、使用支撑性床垫、加强康复治疗以及定期检查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卧床老人发生压疮的风险,提高卧床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